每天我們都會面臨至少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當遇到一些問題時,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都可以解決?遇到的問題往往會有很多形式,可能是很平凡的、日常的生活工作問題,也可能是更大更復雜的系統問題。只要你把問題的答案當作一種選擇時,事情就會變得更容易些。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能解決的問題越多,麻煩也就越少。
1、首先要正確、勇敢面對問題,不逃避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如何對待錯誤的鏡像問題。學生時代很常見的就是做錯題,剛開始比較抵觸,盡管也有錯題本,但是后來想通了,錯誤意味著什么?錯誤代表著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如果我消滅一個錯誤,那么我就會減少再次犯錯的幾率。問題出現了,那就要敢于面對現實。
2、減少或者避免問題出現的概率,將錯誤扼殺在搖籃中
例如:要按照程序語法寫代碼,單詞拼寫、變量命名等要符合要求,要有良好的代碼注釋。這樣就不至于出了問題會不知所措,或者改起來成本會非常高,“多出妙招不如減少失誤”。
晚上十點之后盡量少出門,養(yǎng)成作息規(guī)律的習慣,否則等到被害或者在病床上躺著的時候就晚了。善于吸取、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
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自己去踩遍所有的坑,在做某些事情之前,可以先看看別人遇到過哪些坑,哪些問題,不要在這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上“前赴后繼”。
如何減少問題出現的概率呢?除了基本功扎實,還有一個就是通過制度、工具等方式減少問題的出現。
3、認識、認清問題,重新定義問題
像做題一樣,認真研究問題,不要還沒看就開始答題。學生時代經常有人犯錯,看到一些
關鍵詞恨不得傾盡所有知道的東西。對于一個系統來說,有些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將一個部分改正后會不會影響與之關聯的其他問題(按住葫蘆起了瓢)。比如:在css中,修改某個class是否會影響到頁面中其他的樣式?把污染環(huán)境的工廠關閉了會不會帶來失業(yè)、GDP等問題?
那么如何重新定義問題呢?不要停留在問題的表面現象上,要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你遇到的問題,大部分別人已經遇到過并且已經有解決方案了
只要你不是從事尖端科技,一般來說,你遇到的問題,之前就已經會有人遇到過了,你需要的是用合適的搜索關鍵詞、扎實的知識儲備,善于使用搜索引擎,看他們是如何解決的。但是如果一直是這樣的話,會形成對搜索引擎的依賴,不利于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世界是聯系的,就算是新問題,其實和舊的東西也是有關系的,不然你怎么知道這個是“新”問題。解決一個問題,總是把它與之相關聯的問題聯系起來。
5、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
有問題一定要解決,否則會引發(fā)更多的問題。先解決主要的問題,主要問題解決了,其他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比如,家庭爭吵,可能是錢的問題,錢的問題解決了,爭吵的問題也就解決了;能力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有各種方法,能力跟不上,方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要妄想通過一些錦囊妙計就可以輕易解決問題。信息不充足的時候,應該先獲取足夠的信息,而非貿然嘗試。
有些問題不難,難的是保證可持續(xù)性。感冒一般來說是常見病,但是對一個老年人來說,感冒可能會是別的病引起的,如果是對老年人做手術,那么如何保證這個手術不會導致其別的病狀出現?
6、收集常見的問題
善于總結和復盤,就像每次考試之后的總結,問題處理之后要善于總結。是只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是把根源去除?還是只拆了東墻補西墻?
7、分解問題,不要提這么寬泛的問題。否則無法得出具體的結論或者給出的答案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個要看具體行業(yè)領域的解決辦法。
8、沒事多積累經驗,吃一塹長一智
看看歷史上的人物以及周圍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學習他們的
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些問題盡管不是自己遇到的,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自己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會如何做?比如:別人的手機在地鐵上被偷了等等。跳出來看問題:好處在于,不局限于問題,旁觀者清。壞處在于,不能身臨其境。
9、有些問題,可能無解的,至少在目前的認知范圍內
總會有些解不開、不用去解、以及隨著時間會消失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盡力就好。有時候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交白卷又不會扣分。
10、其他有用的方法。窮舉法、控制變量法、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不要把問題看成是“可怕的”事情!如果你思考一下,什么是問題?這實際上只是對你當前狀況的反饋。所有的問題都是告訴你,有些東西目前并沒有用,你需要找到一種新的替代方法。所以試著以中立的態(tài)度來處理問題——不要有任何判斷,練習專注于如何去定義問題,保持冷靜,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復雜。(文/向前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