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網絡資訊高速發達,我們缺少的不是獲取信息的方法,而是高質量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很多人還沒有養成這樣的能力,實際上大量閱讀是提高高質量獲取的信息的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的實用方法。不過想要多閱讀,閱讀能力是關鍵,而閱讀能力實質上就是:眼睛識別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眼睛識別和吸收信息,在閱讀方面就是“看”的能力。
看誰不會啊?可事實上很多人還就是不會看。比如,有的人一分鐘能實實在在的看完2千字,而有的人卻只能看一兩百字;同樣的閱讀一篇文章,答案就很直接的在文中說明了,可看完之后還是有人會問答案是什么!這些現象說明“看”還是有區別的。
主要是閱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無意識的把速度變慢,然后眼睛慢慢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文字,讀著讀者就不知道自己在讀什么了,大腦一片空白。所以在讀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閱讀速度,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
具體怎么做呢?看看下面這幾個方法。
1.提高閱讀速度。我們首先想到的會是
跳讀、
略讀這些,但這種閱讀方法往往會導致我們忽略過多的細節,從而使得一些關鍵內容的缺失。比如:很多人往往比較喜歡讀大小標題、段落的前后句子,而略過中間的內容,這種讀書的方法,對了解大概講什么是不錯,但是對內容的理解、以及思維的鍛煉是很不利的。就像“大道理大家都懂,但為什么是這個道理、如何體現、有什么用、如何用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跳讀、略讀更多的時候,主要適合讀網絡小說。
2.掃讀。這里說的掃讀就是在傳統閱讀的方式上,加快速度一行一行的掃過文字,不過多遺漏文字的一種讀法(如果你在看的時候容易看串行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一支細一些的筆,在文字下方快速的移動,引導著眼睛去閱讀)。掃讀是一種有重點的讀法,掃讀的時候,只在重點句子上停留,一般次要的、輔助的就簡單過一遍。掃讀的關鍵在于讀者是否能夠快速的分辨出哪些是重點內容。
關于掃讀的幾點建議:
①當讀到“新東西、有幫助、讓大腦印象深刻的以及與自己思維不同”的地方,都屬于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都可以是“畫線”對象。
②根據閱讀目的、需要來逐一辨別。
③當讀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時候(一般不要死磕,做個標記就好,說不定讀到后面就豁然開朗了)。
④當讀到某一句話或某一個事例時,有了自己的見解或聯想的地方(不妨停下來做個記錄、因為靈感稍縱即逝)。
3.詞組、短句或意群式閱讀。詞組、短句好理解,意群是一個稍長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若干個短語,比如讀一個長句子時,中間某個地方需要停頓一下,不然容易出現理解偏差,這個停頓的前面就是一個意群。
閱讀中,一個字一個字的讀是比較浪費時間的,平時閱讀的時候要刻意的去練習:一眼看一個詞組、短句或意群。事實上你可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這樣做了,只是還比較基礎。
4.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建立在“視幅”和“感知”上的閱讀,也就是說快速閱讀不是一眼看一個字,而是一眼看“五個、十個”甚至更多的字,同時快速移動焦點到下一眼的閱讀方法。
快速閱讀訓練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腦快速處理”的一種閱讀吸收信息的方式。一般訓練方法和步驟(這里我以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為例):
① 打開我們的視幅:視幅越大,一眼捕捉的信息就越多。
② 提高我們焦點移動的速度:也就是訓練我們眼睛從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動,同時可以在快速移動中迅速準確的感知信息。
③ 訓練提高我們的
感知能力:這里主要是指訓練我們眼睛快速看清、識別信息的能力。快速閱讀,特別是高段位的快速閱讀(一目多行、片式閱讀),就需要很強的整體感知能力。
④ 訓練提高快速閱讀中的:眼睛吸收信息能力和大腦處理信息能力(也就是快速理解):其實就是訓練“眼睛和大腦的協調能力”。
⑤ 另外,還包括訓練克服音讀、默讀的習慣。
二、大腦處理信息,在閱讀方面就是“整合文中現有信息,結合自己已有知識,理解、分析、賞析所讀內容”的能力。
閱讀中影響大腦處理信息能力的因素有兩個:思維和知識(包括經驗)。有思維沒有知識,理解的會比較淺;有知識沒有思維,理解的會比較慢。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依賴的是大腦的思維能力和大腦里的知識。我們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和知識一開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隨著后天的學習,差距就開始出來了。因為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鍛煉大腦的過程,這就是學習的意義所在。
學習自然是越早越好,我們沒有時光倒流的本事,但我們有現在開始改變的能力。
① 學會抓重點及整合內容。關于一本書中,哪些是重點,上面簡單列舉過幾個,在讀的過程中要留下記號和批注,這樣方便讀完后有目標的重點閱讀和理解。
想要讓更多的知識點留在腦袋里,要學會把零散的知識點整合一下。一般建議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主要是書本的重要內容提煉,也包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這樣的整合不是為了擺設,而是方便以后“經常”翻閱(回看的過程中,如果有新認識,記得添加進去)。
② 學會選讀。有些書,我們不需要從頭讀到尾的整體學習,依照當下需求閱讀學習相應的部分就可以了,等有需要了或者有時間有精力了再去完善其他部分或整本也不遲。比如工具類、指導類等的書籍,這類書籍的閱讀就像在挖鉆石,只要挖到鉆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③ 讀不懂的時候該怎么辦?如果只是閱讀中的少量內容讀不懂,不要過分糾結(糾結或死磕只會是浪費時間),做個標記繼續往下讀就好。讀完這個章節或整本書的時候,再回頭看看,是不是理解了。還是不理解的話可能是你在讀的過程中遺漏了某些關鍵點或者在作者的其他書里給出了答案。當然,讀完之后對某些內容還是不理解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網上搜搜或者問問有學識的人。如果是大量知識不了解,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考慮換一本書了,換一本這本書或這個概念的初級讀物。進行分級閱讀和主題閱讀,先把自己的
理解能力提升上來。
④ 學會分析,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的從你最熟悉的知識面去思考或者被他人引導著思考(比如作者的文字),這往往會導致理解的局限性。比如,在評價“李鴻章”這個人的時候,很多人會主觀的覺得他是個賣國賊,可是當你從清政府、時代背景、外交、個人能力、局限性等多方去了解他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他。
⑤ 多讀。提高閱讀及理解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多讀。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你總會找到最適合你的
閱讀方法。而且讀的多、理解的也就會越多,理解的越多又折回來促進你更有效的閱讀,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