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學完就忘”?精英特記憶專家解釋說,這些知識都還只是短期記憶,只有及時把它們強化為長期記憶甚至終生記憶,才能內化為思想或技能,真正地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幫助。
新知識在第2天會被忘掉70%,到第30天剩下20%,穩定為長期記憶,可以在某些觸發條件下想起來,最后極少數沉淀為終生記憶。對,這僅剩的20%沒有被忘記但也記不清,需要某些知識“鉤子”才能釣出它們來。
面對可怕的遺忘速度,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復習記憶:
“351-351”記憶法:基于遺忘曲線最“陡峭”的區間來掐復習間隔,在學習新知識后的3、5、10小時內和3、5、10天內各復習一遍,共計6遍,從而把短期記憶強化為長期記憶。當然這個方法執行起來需要記錄比較麻煩,但絕對值得做,尤其是針對那些我們備考的或者希望能成為長期記憶的關鍵知識。
除了針對遺忘曲線量身定制的“351-351”記憶法,我們還可以用以下幾種復習方法來強化記憶,就是上文提到的——給知識預留“鉤子”,方便需要時觸發它們:
整體復習法:做筆記時養成梳理邏輯框架的習慣,用上下文聯系來鞏固易遺忘的部分,先讀懂再記,不
死記硬背。
例如,我們在復習背誦的文章時,遇到記不起來的段落,不要翻書查看,要把這一段略過去,繼續往下回憶。整篇文章已經復習完后,再重新回想剛才遺忘的那一部分,這時候,我們也許就很容易回憶起那一段遺忘的內容。因為,內容上下文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我們把記憶的整體內容框架把握好,就可以利用整體將暫時遺忘的部分重新回憶起來。
回憶記憶法:即用回憶檢索遺忘點并針對性復習。經過試驗發現,回憶過程所用的時間越多,記憶的效率越高。這里的“回憶”,指的是把記住的知識在頭腦中再回想一遍,就像看完電影后,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回味精彩的情節,只不過,回味電影的情節是無意識的,因為電影本身可以讓人產生強烈的心理感受,而在背誦東西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刻意的回憶。
鏈接記憶法:找到記憶內容之間的鏈接點,形成鏈條甚至框架,加快記憶。比如你需要記憶的內容中出現了“繩子——斧頭——椅子——耶穌——石榴”這五個詞,看上去是不是哪也不挨?所以為了方便記憶,我們把這五個詞相互關聯到一起。
繩子跟斧頭,就可以這樣鏈接:一把斧頭上綁著五顏六色的繩子;斧頭和椅子要怎么鏈接呢?斧頭從天上掉下來把椅子砸了一個洞;還有,椅子跟耶穌:耶穌坐在一個閃閃發光的椅子上;最后,耶穌和石榴:耶穌悄悄把石榴藏到了褲子里。
聯想記憶法:發揮
想象力,將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其更有畫面感甚至故事化。上述的鏈接記憶法,是把沒有什么關系的內容彼此鏈接,產生一個場景或者情節。
下面說的聯想記憶法,是利用聯想使思維發散,產生畫面感,通常聯想的畫面越夸張越能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人們通常無法記住每天見到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對那些古怪的場景卻是印象深刻,夸張的畫面能夠刺激人的感官,印象才更加深刻。
比如,你需要記憶關于戰爭的一段文字,如果只是機械性地記憶里面的文字,可能會感到非常吃力。但是,如果你能再讀到描述戰爭的內容時,想象血流成河、大家拼命廝殺的場景,這個場景的構建可以盡量慘烈和血腥,這種夸張的聯想方法反而會幫你,在背誦的時候聯想到具體事件,再通過具體事件還原文字。
整體濃縮記憶法:分段總結重點并列出清單,握綱提領串起整個內容。比如在背誦的時候,把整篇內容通讀一遍,然后分塊,提煉出有特點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句子,可以是帶有數字或者是能夠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把這些句子整合在一起,利用之前講的鏈接記憶法把這些句子聯系在一起,進行整體記憶,而在需要背誦的時候,利用這些有特點的內容還原出整體內容。
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復和復習,才能完整復現這篇文章的完整內容。當你在記憶大量的自然科學資料、實驗資料和演講稿的時候,它非常管用,可以大大減少大腦的思維負擔,讓記憶事半功倍好了。
以上便是復習記憶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各取所需,但需要注意的是:
A.需要克制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老老實實把舊知識復習好。人的天性是喜新厭舊的,喜歡學習最新鮮的知識而不喜歡復習,從而功虧一簣學完就忘。
B.“醒后睡前”記憶效率最高。“睡前醒后”是指睡覺前和醒來后的一小時,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內,人類的思維活躍度最高,也是
最佳記憶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