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整體感知呢?在精英特快速閱讀訓練中,專家們認為:整體感知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運用眼睛,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一次性吸收處于分散狀態的最大數量的信息。通俗說來,“整體感知”就是在感知過程中把一個客觀對象當作一個整體對待。整體感知不僅在快速閱讀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語文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整體感知到底感知些什么?又該如何對文章進行整體閱讀?
1.感知題文關系
我們可以從題目著眼,了解全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在標題上做文章,既易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很快進人課文,以實現整體感知。如《父親的菜園》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質疑題目。作者為什么要將這個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或者說是“我家的”。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后會得出結論:正是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從中體會到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的奇跡,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這樣用課題質疑展開教學,學生會饒有興趣地從文中搜尋答案,再將答案連綴,就能夠快速地整體感知文本內容。
2. 感知脈絡結構
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結構,結構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決定的。從作者說,是如何運用結構來體現中心意思;從讀者說,則可以通過結+構的分析來理解中心。又叫“思路解讀法”。文章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因此,要理清結構,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思考事物的,是怎樣恰當地安排表達順序的。理清了思路和結構,文章的要點和主旨也就明確了!蹲詈笠活^戰象》按照“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的思路進行敘述的。這類有著明顯思路的文章,只要理清文章的思路,貫穿成線,就把一篇長長的課文化成幾句簡潔的語言,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了然于心了。
3.感知主要內容
整體感知要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如記敘類文章,主要關注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我們可以用連綴詞句的方法,選擇一些合適的詞語,撐起全文的內容來整體感知。在《父親的菜園》一文中,要把父親為菜園做了什么事簡要地串起來時,就可以用連接詞:我家失去了菜園……不料暴雨沖毀了菜園……好不容易種出了一地豌豆……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這樣讓詞句產生意義鏈,撐起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可以依梯而上,既訓練語言又訓練整體感知,達到一石二鳥之效。
4.感知情感血脈
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感情是文章的血脈。要在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大體了解文章的主旨,初步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我們須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把文章主旨從紛繁的文字中剝離出來,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清晰起來。如《父親的菜園》一文,我們在感悟父親的形象這一塊時,可通過品讀描寫父親行動、語言、外貌的句子,來品味父親的堅毅、勇敢、有遠見的品質,以及父親對土地的熱愛。顯然,這個環節既檢測了學生對內容了解的程度,又釋放了情感,一舉兩得。
5.感知語言特點
語言風格千姿百態,閱讀文章時,要能在語言環境中領會詞句的意義和作用,同時還要揣摩文中的語言,體味其語言風格,積累語感,最終
提高語文能力。少了對語言的理解,少了語感的積累,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6.感知人物關系
文章寫了哪些人或事,他(它)們之間的關系怎樣,通過梳理人物或事物關系這一要素,可以讓學生迅速地挈領文本內容。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先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再從他們身上找出跟“三”有關的事件:白骨精三耍詭計騙唐僧,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攔孫悟空……這樣一下子就將人物關系、事情的因果把握住了,顯得簡潔而干練。
當然,整體感知的方法還有很多。閱讀主體不同,整體感知的方法、側重點也會不一樣。閱讀時,你可以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創造一種對你而言最合適的方法?傊瑢W習一篇文章,需先迅速地通讀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話題、材料、關鍵詞句,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與大致內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對進一步閱讀,分析文章的各個局部,將起到定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