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憶法。當你學完一頁書后,把目光從書上移開,回想剛剛所學的主要內容。在你沒有通過回想檢測出你未掌握的內容前,不要在書上做任何標記。 在你上學的路上或放下書去做其他事時,試著回憶學過的主要內容;貞浀哪芰---可以把學過的知識內化成你自己的---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要指標之一。
2、自我測試。任何地點,任何時間,
速記卡片都應是你的隨身伙伴。
3、總結問題。總結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解題,直到你一看到類似的問題,解答步驟就瞬間浮現在腦海中。當你解決一個問題后,你要再次一遍遍演練,確保你能清楚冷靜的解答每一個步驟。假設這個問題是一首樂曲,你要在腦海中不厭其煩的演奏每個節拍,才能把它們匯成完整流暢的旋律,隨意自如的演奏出來。
4、間隔重復法。就像運動員一樣,你們每天要把各個學科都學一點。因為你的大腦就像身上的肌肉---它在一段時間內只能承受同一個項目有限的鍛煉。
5、在練習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學習中不要長時間只用同一種解題方法進行練習---那樣的話,你就只是在不斷地機械模仿上一個問題。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解題技巧,并把它們融會貫通,用于實踐。
6、好好休息。當你接觸一個新的數學或科學概念或問題時,不理解也沒法解答是正常現象。這就是為什么循序漸進的每天學一點比一次學很多更有效。當你遇到無法解決的數學題或科學題時,不要沮喪,休息一會兒,那樣你腦子的其他部分也能被調動起來工作了。
7、利用講解法和簡單的類比法。當你為一個概念苦苦思索的時候,問問你自己:“我怎么講解能讓一個十歲小孩明白這個概念呢?”而類比法則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要解釋電流,就可以說電流就像水流一樣。不要只在腦子里想想---要大聲說出你的解釋并寫下來。這些額外的說和寫可以使你對所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8、積極
閱讀、寫作。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我們應該從小養成積極閱讀,廣泛吸收課外知識的習慣。作為家長,可以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志,為孩子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同時讓孩子在養成觀察、思索、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要勤于寫作,寫寫讀書筆記、讀后感、觀后感和日記之類。這是一個訓練寫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和想象等能力的過程。
9、先啃難啃的骨頭。在你精神飽滿的時候,要最先做最難的事情。
10、做好心理落差建設。想象一下你夢想的生活,再與你現在的生活對比一下,而學習將會實現你的夢想。在你的學習空間貼一張圖片或文字提醒你你的夢想。每當你積極性下降的時候就看看它:你現在的努力終會在未來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