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講注意力、專注力有多么重要,可是想要保持專注力,卻并不容易。那么如何提高專注力,讓我們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更高質地完成任務呢?我們來談三個方法:
15-45-90分鐘法則
一個人能保持高度專注多久?答案是15分鐘,不會超過20分鐘。這個時間會根據工作的性質和內容發(fā)生改變,比如需要高度耗費腦力的同聲傳譯一般能夠集中的時長大概是10分鐘,實時監(jiān)測員在連續(xù)監(jiān)測超過20分鐘后,會對異常反應遲鈍。所以說,我們可以規(guī)定一個高度專注的時間單位大約是15分鐘。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一節(jié)課的時間大約是45分鐘,一集電視劇的時長大約是45分。這是因為人們還有一個中度專注的時間45分鐘。也就是說在日常工作和學習過程中,面對電腦和書本,一般情況下能夠專注的時長大約在45分鐘。
還有一個時間是成年人專注力持續(xù)的極限時間為90分鐘,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比賽和一些電影只有90分鐘的原因。在實際情況下,我們的專注力程度是存在起伏的,有波峰也同時存在波谷。如果我們在專注力波谷的時候強制自己去工作學習,那么效果就會比較差了。
根據我們工作的強度和內容,按照15-45-90分鐘法則來安排工作時間,充分利用專注時長,并在專注時長后安排大腦休息時間。把握合適的時間節(jié)奏,讓努力不再白費時間,更好更規(guī)律地工作和休息。
排除干擾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被干擾打斷,再次恢復需要至少15分鐘。工作學習中的干擾主要來源于外物、思慮和交流。
(1)井井有條:保持桌面整潔,所有的用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電腦文件有邏輯的分類整理,這些習慣都能避免我們在尋找中浪費我們的專注力,干擾我們的思路。
(2)擯棄雜念:利用日程清單,記錄未完成的任務,并標記已完成任務。防止腦海中突然閃現(xiàn)”今天是不是還有會議?“,”還有某個策劃沒做好。“的情況,按照
優(yōu)先級完成清單任務,避免雜念。如果還不能停止胡思亂想,那可能是因為大腦疲憊了,不妨停下休息,等整理好思路后再進行工作。
(3)封閉自己:找到合適的專注空間,盡量少的人來打擾,隔絕微博、微信等各種非必要通訊,來電和短信也盡量只在休息時間查看。
設置時間限制
你有沒有過,原本想要學習外語,但是學著學著,計劃就擱淺了的情況。在學生時代,又有沒有過在開學初定好目標努力學習,學著學著就沒那么躊躇滿志了,可是又在考前猛抱佛教,這并不是說我們意志力不強,多丟人的事情。
其實,很早就有科學家做過實驗,當沒有時間限制的時候,人們對于一件事的熱情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退,而在一段任務里設定了時間限制后,不止初始階段的效率是高峰,在任務的最終階段,工作效率也會大幅提高,而中段會因為疲憊和厭倦,任務完成效率較低,整個過程呈現(xiàn)為一個U型曲線。
也就是說,設定規(guī)定時間內,專注力會在初始和最終出現(xiàn)兩次高峰。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任務安排設定一個時間限期,比如在年底通過外語考試,比如在月末交稿,比如今晚完成這篇策劃等等,并嚴格要求自己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進而,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考慮將工作和學習時間分段,例如將60分鐘分為3段,并在每段15分鐘末尾休息5分鐘,那么每15分鐘都會得到一個U字型的效率曲線,利用專注力的高峰可以大幅提高我們的
工作效率。
當我們能夠在工作和學習中,能夠有意識為自己安排合適的時間段任務,我們就可以得到更高質的結果,仔細想一想明天的要做的事情吧,規(guī)劃一下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