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言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縱觀近幾年來尤其是2008年的中考試題,不難發現閱讀理解題在各地中考試卷中所占比重較大。可見,掌握解題技巧是做好閱讀理解題,獲得英語中考高分的關鍵!!
在做閱讀短文的時候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的原則,按“全文、段落、句子、詞語”的步驟閱讀文章。可采用速讀、細讀和復讀的三步法找到最佳答案。
1.先看題干,帶著問題讀文章
先看題干、帶著問題讀文章的方法,能加強閱讀的針對性,提高做題的準確率,節省寶貴的時間。這種方法適于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選擇恰當標題及排列事件發生的順序等問題,特別適用于圖形、表格類題材。
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閱讀能力一般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兩個方面。閱讀速度是閱讀最基本的能力。沒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就不能順利地輸入信息,更談不上運用英語。近幾年的中考閱讀速度大約是每分鐘30個詞左右。考生必須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內運用略讀、掃讀、跳讀等技巧快速閱讀,尋找關鍵詞、主題句,捕捉時間、空間順序,掌握情節、人物、觀點,從而了解文章大意,明確文章主題。在平時閱讀時,可為自己限定時間。養成習慣之后,對時間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控好。
3.詳讀細節,掌握細節內容
詳讀應為細品,不可一晃而過。可邊讀邊用鉛筆做些標記,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劃出來。
4.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加標題等)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必須忠實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推理題在提問中常用的詞有:infer(推斷),suggest(提出、暗示),indicate(表明)等。
5.猜詞悟義,掃除閱讀障礙。
閱讀理解常考查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能力。這類題目要求我們要學會“順藤摸瓜”,通過上下文的理解等知識來推斷詞義。介紹幾種常用方法:
1)構詞知識法:Tom disagreed with the captain about this.
前綴dis-表示否定,據此disagree 意為“不同意”。
2)定義法:A century is a hundred years. a hundred years
解釋了century的意思是“百年”或“世紀”。
3)同位法:Bananas, oranges, 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 coconuts
是生詞,我們可以從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來判斷它的大致意思。不難看出coconuts和bananas及oranges
是同位關系,同屬fruit 一類,因此它是一種水果。
4)因果關系法:The little girl was the only grandchild in the family. She
was the apple of her grandparent’s eye.
可以得知這個女孩是家中唯一的孫女,因而是祖父母的“掌上明珠”。
5)同義或反義法: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 but during the night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 句中but提示我們deteriorated 多半是get
better的反義,因此可以大致確定它的意思是“惡化”。
6)上下文信息法: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The market is good now,
don’t miss the chance.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的字面意思是“趁天氣好趕快曬草”,通過下文所給的信息,現在的銷路好,不要錯過機會,可以得知它比喻的是“抓住時機”。
6.巧用排除法答題,注意檢驗答案。
排除以下選項:1)與文中陳述的事實相反的選項;2)文中完全沒有提到的內容的選項;3)與全文內容或句子意義不沾邊的選項;4)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5)表示間接或次要因素的選項。
在
速讀、細讀和復讀中,復讀檢查尤為重要,一定要趁熱打鐵,及時復查,通過復讀來審視、推敲答案,發現錯誤、遺漏,及時補充,以確保選取項無漏、無疑、無誤,提高答題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