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你能寫出讀后感嗎?你對自己寫的讀后感認為怎么樣?下面是對讀后感的三層評價,你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在哪一層!
第一層:能夠復述相關內容
當我們看過一本書,知道這本書里講了什么,能夠在合上書的那一刻,簡單的復述出來,通過把自己的語言文字組織好,在寫到本上,就是一篇讀后感了,這就是寫讀后感的第一個層次。在這一層的讀后感寫作中,通常會照本宣科,比如:讀了一本什么書,講了什么,主人公是什么,開始如何,后來怎么樣了,最后結局是什么。
復述就是讀后感總結的常規方法,相當于對內容的總體概括,一般只要表達清楚即可,要求比較簡單。復述鍛煉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對于寫的要求就升級了,因為要有把腦中的想法,再轉換成文字的這一過程,考察的就是寫作能力。書看懂了,如何來寫呢?接下來就要進入寫讀后感的第二個層次。
第二層: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不管是閱讀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我們在看懂了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這便是第二層。語文學習中的
閱讀理解,我們理解的是什么?就是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所謂共情體驗、理解關鍵詞句段,都是對觀點的提取。在寫讀后感時,閱讀能力好的人,會把所讀到的文字,提煉出觀點。這個觀點可能是作者想表達的,也可以是自己理解的觀點。
處于第二層的人,想要有進步,除了要多練多寫,還要把自己的觀點應用在每一次“實戰“中。包括在日常多做讀后感練習,定期拿給老師看看,讓老師給一些建議和講解,來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和老師、家長、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物,語文老師也會定期在班上舉辦讀書會,為的就是讓大家都有提煉觀點和豐富寫好讀后感的寫作能力。
第三層:結合內容聯系實際,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