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之余你都愛干點啥?看書、睡覺、打游戲、做家務還是出門旅游、購物?亦或者是學習快速閱讀,胡適先生曾在一次演講中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快速閱讀學習正是對閑暇時間的合理利用,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有利武器。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由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2019寒假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以票房50億榮登電影票房首位,整部電影以制作水平高,傳遞文化價值,贏得文化自信,廣受好評,它的作者劉慈欣本來的職業與寫作完全不相關,進他是一名是典型的IT男,主業是工程師,寫科幻小說乃是業余愛好。就是這么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利用好業余時間,成為了中國知名科幻作家,2015年8月憑借《三體》還斬獲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
他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一個善用業余時間,把自己的業余愛好變成了自己未來的人,同樣的下面這位小學生也是受家庭氛圍影響,擁有了很棒的英語水平。
有一名小學生,英語非常好,超出班級同學許多。她的英語老師很喜歡這個孩子,但老師上她的課也特別謹慎,因為只要一出錯就很可能被她指出來。
她的父母介紹說,女兒小的時候,他們在家里有時候用英語討論工作,卻無意營造了家庭的語言氛圍,終于有一天女兒說,“你們剛才在說什么,我都聽懂了”。
夫妻倆在家里的休閑時間從不看電視,不用pad,而是閱讀和工作。女兒因此也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英文書和中文書的閱讀量都很大。這種休閑時間的學習積累起來,結果可想而知。
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曾聯合發起“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如果一個人利用平均每天2小時休閑時間做同一件事,那么,累積不超過14年就達到10000小時。根據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通過
一萬小時的錘煉從平凡人成為世界級大師。
閑暇時間做什么,對一個人的未來至關重要。需要關注兩點:有興趣,有價值。
有興趣毋庸諱言,但你得喜歡做,愿意做,從這件事情中獲得樂趣。因為有樂趣,事情才能長久,最后進入自動狀態,成為天性的一部分,根本就不需要通過消耗
意志力來堅持。
有價值指的是,這件事情為你的能力增值,而且隨著時間的積累,價值愈發體現,即所謂做“時間的朋友”。
閑暇時可以做家務。一個人若經常做家務等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培養責任心以及擔當精神。不僅僅窮人的孩子需要早當家,所有人都需要通過承擔責任來成長。哈佛的一項研究表明,從小做一點家務,如整理自己房間,洗碗,做衛生,甚至參與家庭事項的決策等,未來在職場中更有成就。
閑暇時可以參與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對一個人的成長價值毋庸諱言,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強健的體魄也是父母給我們的極好饋贈。
閑暇時可以廣泛閱讀。閱讀改變精神氣質,也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圈層。不同的圈層有不同的談資,三五個好朋友在一起,可以談名牌包包,談明星緋聞,也可以談文化,談哲學,談歷史。志趣相投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圈層里的長久朋友。
閑暇時可以練習才藝。無論是學習繪畫、跳舞、聲樂還是器樂,若你在藝術方面有一技之長,不僅能培養藝術氣質,更能提升審美眼光與生活品味。
閑暇時間可以思考。有些人喜歡胡思亂想,有些人則喜歡創作,這些行為都應該鼓勵。寫日記、寫小說都是一種思想體操,本質上是對
思考能力的一種提升與鍛煉。
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閑暇時間。他用他的閑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閑暇學習快速閱讀,你也許會成為一名注意力集中、閱讀速度快、知識水平淵博之人;或者你用你的閑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閑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