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是學生最早接觸的、也是最基本的學習資料。學生閱讀政治課教材應堅持四個“結合”。
⑴粗讀與精讀的結合。
粗讀,一般是指一種對教材只求“觀其大意”的讀書方式。其特點是快速閱讀。通常的步驟是:瀏覽前言,通讀目錄,抓住重點,快速摘記,看結束語。
精讀,是指在粗讀的基礎上,對教材“一一尋究,得其要領”的讀書方式。歸納要點,做讀書筆記,立異標新。
要讀好政治課教材,必須處理好粗讀和精讀的關系。一般來說,在讀一本書或一課書時,粗讀和精讀要交替使用,重點內容要精讀,一般內容可粗讀,在幾本書都要讀時,對重要的書要精讀,同時以精讀帶動粗讀,以粗讀來補充豐富精讀的內容。
⑵橫讀與縱讀的結合。
政治課教材的內容到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要讀好它,必須做到橫讀與縱讀的結合。橫讀,就是著重發現和把握教材內容各個方面之間的橫向的、左右的聯系;縱讀,就是著重發現和把握教材內容各個方面之間的縱向的、前后的聯系。橫讀和縱讀,就是要求讀者善于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來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有關知識,從而能靈活自如地加以運用。
⑶自讀和群讀的結合。
自讀,即指一個人“埋頭苦讀”教材。自讀課本,據特級教師錢夢的概括,其步驟是:認讀、辨體、審題、問答、質疑、評價六步。自讀課本,一般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它對讀者感知理解教材,訓練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無疑具有積極作用。
群讀,指的是一種有若干人組成進行閱讀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的叫“群體外向法”。其作用是:將個人自讀課本后得到的體會、收獲與他人互相交換,互相啟發,能收到“翻番”之效。
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魯迅認為“專讀書也有弊病”,正確的讀書方法是“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要讀好政治課教材,除了要善于處理好粗讀與精讀、橫讀與縱讀、自讀和群讀的關系,還必須把課本知識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把所學的的知識、觀點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并逐步落實于行動。
精讀法
一種在粗讀基礎上對讀物達到充分理解而進行的讀書方法。一般適用教科書、經典著作、信息量豐富且價值較高的書籍。
精讀政治課讀物應有如下要求:
①精讀書籍要有選擇性。
當今社會,書似山、報象海、刊物如林。然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閱讀速度卻都有限,要想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就必須要選擇好讀物。一般來說,教科書值得精讀外,還可請教師、名人、學者開列主要書目。判定讀物是否值得精讀,主要看其有否“五性”:一是思想性,利于凈化思想,陶冶情操。二是實用性。三是知識性,利于開闊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四是專業性。五是濃縮性。為了節省時間可讀精華節選本、縮寫本和文摘類書籍。
②精讀要有計劃性。
圍繞政治課的目的任務,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實際、生活實際、閱讀能力和社會的需要,列出具體的精讀書目,然后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嚴格地、循序漸進的閱讀,方能獲取預期的效果。
③精讀要得法。
一要細讀書序(前言、后記、跋),了解著作者或出版的旨意及對該書評判,確定和選擇閱讀的方法、方向。二要通讀書的目錄,了解該書的體系、層次、結構及主要觀點。三是全讀、分讀。對于自己熟悉的,或較易的內容,一次讀完;對于比較生了生了疏的,或較難讀的內容,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讀。全讀和分讀時,結合運用圈點符號、眉批旁注、讀書筆記等方法,弄清全書的基本線索,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只需掌握大意或作一般了解的。四要復讀、研讀。復讀,就是對某些已讀過的最重要的或初讀時遇到困難的內容反復閱讀的方法,以便加深印象,避免遺忘。同時在每次的重讀中可以悟到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和新的疑點,所以還須運用研讀法,層層深入,反復品味,達到會意時,才能尋到精英之處,這也就是愛因斯坦的“抓骨肉、去皮毛”讀書法之精要。
精讀時,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讀書方法。因此采用精讀法閱讀,必須注意:
①閱讀者應訓練和培養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即指基礎閱讀能力(如字詞句篇,語文邏輯的基礎知識)和選擇適當讀書方法的能力。
②精讀一般是在略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還要處理好
博專的關系。
③精讀時還要注意科學用腦,科學用時,可結合采用分配學習、交叉閱讀,以期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著名學者閱讀法
古今中外許多富有成就的學者都在長期的閱讀學習中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在這里只能擇其一二,介紹幾種對政治課閱讀具有指導意義的“閱讀成方”。
⑴朱子讀書法。即朱熹讀書法。我國古代的傳統讀書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對后世影響極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歸納為“朱子讀書六法”:
1.循序漸進。讀書須有次第,“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2.熟讀精思。讀書“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
3.虛心涵泳。即讀書要有虛心的態度,“惟篤志虛心”,方“道理明”。
4.體已體察。即讀書要善于將書上的“圣賢言語,體之于身”。
5.著緊用力。意即讀書要勤奮,下苦功夫。
6.居敬持志。讀書要有純靜專一的心境和堅定遠大的志向。
⑵顧頡剛讀書法。顧頡剛,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其讀書方法開創了中國近現代閱讀理論和實踐的新格局。歸納起來,可稱之為“三要讀書法”。
1.要有正確的讀書態度。讀書時要善于批判繼承傳統的讀書法,敢于懷疑圣賢和經典,還要自覺吸收現代科學方法,不斷反省和總結自己的讀書方法。
2.要有獨特的讀書方法,即批判性閱讀、活讀。
3.要做好五件事。第一,養成讀書的特殊興趣;第二,要分別書籍緩急輕重;第三,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第四,不可有成見;第五,要廣涉群書,又要精專。
⑶陳從周的雜讀法。我國著名建筑家陳從周教授在談到讀書方法時曾說,我除了讀專業著作以外,最喜愛讀雜書,尤其是鐘愛歷代文人的筆記。要分門別類地做摘記,這樣方能由雜變“純”。正如搞園林一樣,“一木一石,殘磚碎瓦”,皆為造園必須之品,為學也是如此。他還說,讀書,搞學術,要有的放矢,圍繞一個問題,由一點可以引申到很多點,正如蜘蛛網,千絲萬縷,離不了中心的蜘蛛。如此持之以恒,便可在這個領域中得其梗概了。
⑷快速閱讀法。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是一家提供專業
快速閱讀方法技巧的網站,精英特專家稱快速閱讀是一種從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并提高閱讀速度的讀書方法。此法包括三種方式:第一,跳躍式閱讀。即讀書時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躍式開頭、讀領頭句、讀結尾。第二,掃描式閱讀。即閱讀時視線要垂直移動,“瞄準”重要字詞語便行。第三,組合式閱讀,即群讀。它要求新聞記者時不是一字字地看而是一組組地看。做到群讀需要經過不斷地訓練才能達到要求。
精英特專家提示大家采用快速閱讀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領:
①不要重復閱讀;
②閱讀時不要出聲;
③要集中思想,邊閱讀邊理解;
④閱讀時要采用記憶的方法。
運用著名學者閱讀法進行閱讀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在讀書過程中,善于博采古今中外專家學者新聞記者方法之精神,為我所用,切忌照搬硬用。
②閱讀過程中,要善于摸索和總結出自己獨特的
閱讀方法。
③世上沒有一種萬能的、最佳的、具體的讀書方法,需要在長期的閱讀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正、補充、完善,方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