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也是一種導出α波的好方法。冥想本來是印度瑜伽功的一種修煉方法,70年代中期,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賓遜將它加以科學地簡化,使本來帶有神秘色彩的超覺真想,得以簡單易行。
賓遜的冥想法包括四大要項:
① 冥想的內外環境必須安靜。內環境指個人的心境,外環境指自己所處的物理環境。
②冥想時必須有一個可供專注的事物。這個事物可以是重復的一個字或一種聲音,也可以是一個抽象的形象。
③必須保持被動的心態。根除一切雜念,心如止水,無所思,無所欲,靜候心靈波動的自然起伏。
④保持身心安適。這是員重要的一項。永遠遵循八字原則:輕松、舒適、安靜、自然。
其具體做法是:
★ 安靜的房間內,盤腿坐好。房間的燈光必須柔和。
★ 閉上眼睛。
★ 放松肌肉。先從胸部開始,由下而上,一直放松到頭部。
★ 用鼻子吸呼.并使自己感覺到空氣從鼻孔出入。每次呼氣時心中默數“一”。如此繼續進行20分鐘后,自行停止。時間可以估計,但切記不用鬧鐘。停止后臺上眼睛休息一兩分鐘。
★每天練習一次或兩次,但練習時間要在飯后兩小時。
應用冥想時要注意,當你想重新布置房間、最初是不會用語言去思考,而是首先在右腦中報繪出新布局的形象。如果習慣于用語言去思考,很難設計出優美合理的方案。
如果你想學打乒乓球,那么通過看書,然后去實踐是很困難的;但只要看一眼示范,再在腦海中構成形象,指導動作,則很容易掌握。
愛因斯坦說:“我思考問題時不使用語吉,而是靠生動有形的形象去進行。當這些形象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時,我再去花費頗多的努力去表達它。”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愛因斯坦”,人雖然差距甚大,但在根本上是相同的:創造排除語言干擾的無意識狀態,對右腦開發同樣重要。
因此,要積極
開發右腦功能,必要時將語言從大腦中排除。
為什么要導出a波?
關于a 波,我們并不陌生(詳細可閱讀
《你知道腦波嗎?》一文),a波是一種可在冥想、呼吸狀態下獲得的腦電波,當我們處于α腦波時(特別是中間α腦波),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涌出,此外對于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所以在速讀訓練中我們以a波為背景音樂也不難理解了,α波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學習
快速閱讀,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能令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