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是知識結構圖嗎?思維導圖與知識結構圖一樣嗎?不知道學友們怎樣理解這兩個概念。但在上學時候,我初學思維導圖時,對這兩個概念是有點傻傻搞不清楚的。
記得曾有同學看到我在花花綠綠地畫著“慘不忍睹”的思維導圖時,笑說我在做無用功,問我“思維導圖與日常的知識結構圖有什么不同”。當時,我確實沒有答出來,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答出來。
是的,思維導圖與知識結構圖有什么不同?如果不能回答出這個問題,那么思維導圖的存在就似乎有些可有可無了。知識結構圖,從小學到大學,有幾個人沒有畫過,如果思維導圖就是知識結構圖,那么熱心于思維導圖的人似乎也沒有學習它的理由了。
然而,思維導圖=知識結構圖嗎?當然不!思維導圖與知識結構圖有關系嗎?當然有!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是幫助使用者理清思路、發散思維的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工具。它既可以用于學習知識,也可以用來做個人、事情規劃。從前者的用途來講,它與我們曾使用的知識結構圖有相似之處:概括性與整體性。
知識結構圖,一般是把既定的知識整理成結構圖。這種結構圖與思維導圖制作的知識導圖一樣,將知識的主題放在中間的位置,而將知識的主干、枝干依次排開。結構圖也是知識的濃縮版,它同樣具有整體性,把所有的知識點按照章節或某種邏輯脈絡濃縮概括成一張覆蓋所有知識點的整體結構圖。
那么,作為知識的概括總結,它同思維導圖的區別又在哪呢?我個人的觀點是有四點:
一、知識結構圖是“死書”的“死圖”,思維導圖是學習者自己的“活圖”。
結構圖是以固定的知識為對象的“死圖”。結構圖能做的就是把知識按章節或某種脈絡依照作者的思維邏輯展示出來,而非學習者自己的思維。因此結構圖展示的知識結構往往是單一角度的,是作者的知識而非學習者自己理解再輸出的知識。
思維導圖用于制作知識導圖時,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對知識的多角度深入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多方位整理知識架構,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將打破作者的原有結構,將固定的知識以完全不同的思路再創造地展示出來,學習者制作導圖時,主導導圖的不再是死板硬套的教條,而是學習者全面深入地把知識變為自己的積累,再融入自己的思考結果將原有知識與相關知識聯想串聯,從而將單一獨立的死知識變為“活知識”鏈條的一段,是知識的升華。學習者還可以在導圖中加入自己的感想和疑問,留待以后學習備查。而這些,是用途單一、只能告訴學習者知識是什么、而不能啟發誘導學習者知識怎么用的結構圖所不能做到的。
二、知識結構圖是單一角度的知識展示圖,思維導圖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維發散圖。
知識結構圖重在展示知識的全貌,而非思考知識的聯系與全局,因此它往往著眼于單一的角度,只展示知識的一個斷層,難以多方位地向不同的角度延伸,而思維導圖的精神內核就在于“打破定式”,可以讓學習者從任意的角度、任意的環節對原有知識進行發散和聯想,且無限延伸的知識導圖為任何知識之間的關聯也提供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思維導圖原本就是依照人類大腦的發散性設計的,因此在以一層層以關鍵詞為核心的向外延伸中,發散性的線條設計也更能刺激學習者的大腦,開拓、啟發和引導學習者的思維,讓知識點不斷從一個個點延伸為一個個“面”,使學習者的思維向更多的角度、層次無限擴展。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更培養了邏輯思維和聯想思維。
三、單一元素組成的知識結構圖往往枯燥乏味,多元元素的思維導圖則妙趣橫生。
結構圖的構成元素主要是單一色彩的文字,密密麻麻地排列,且沒有自定義色彩和符號的搭配,易讓學習者感到枯燥乏味,繼而心理上抵制,情感上低迷,思想上走神。而思維導圖的構成元素不僅有文字,還有色彩、圖畫和各種自定義的編碼符號。這些元素可以充分刺激學習者的大腦,增加興奮感和愉悅感,讓學習者擁有輕松、新奇的學習體驗,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效率。
四、知識結構圖的用途是展示,思維導圖的用途則更加廣泛。
知識結構圖只能是知識結構圖,是“展示”工具,卻不能用來做規劃、做決定,而思維導圖用做知識導圖只是其作用之一,更重要的作用則在于思考,可以用于自我分析、工作規劃、事情抉擇,應用的范圍要比知識結構大多了。
因此,思維導圖的初學者們宜在學習初期就建立對思維導圖的正確學習意識,分清知識結構圖與思維導圖的本質區別,重視思維導圖,科學使用思維導圖,才能真正發揮出思維導圖的“思想”威力。
精英特(
jint)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
作者: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