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法能不能讀教科書這樣難度較大,信息量較多的書呢?這是很多速讀練習者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速讀中有很多練習,例如無聲閱讀法,擴大視幅等,這些基本的
閱讀技巧熟練以后,都可以應用在教科書的速讀上。
首先,就快速閱讀的本質來說,它并非一味求快,還要理解快、記憶快,是一種既快速又力求高效的閱讀方法。對這樣一種新的閱讀方法.在教科書的閱讀中應該采用。再者,過去高等學校一般是一個專業只使用一種教材,而這種局面早已被打破。往往是在以一種教材為主的情況下,須有多種教材,這樣閱讀量便大大增加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就要力求提高閱讀速度。著名語文學家和教育家呂型偉先生曾指出:“閱讀能力的培養.如果總是讓學生慢慢地看,仔細領會,一篇課文磨來磨去,幾個小時就搞這兒百上千字的一課書,翻過去復過來地看.恐怕也不符合時代的需要。”。特別是在知識更新極為快速的今天.也應該及時閱讀更新的教科書,或各種不向體系的教科書以得到更新、更全面的知識。過去閱讀教科書的方式與方法單一、死板,而今天應該采取更靈活多變的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效率…總之,對教科書精讀是基礎,也位輔之以快讀,以適應時代發展的必要;
那么、在教科書的閱讀中,如何運用快讀呢?
1.
應用序言導入法,是打開教科書的一把鑰匙
閱讀教科書,首先要閱讀該書的序言或緒論。因為教科書的編寫者,通常在書的序言中介紹編寫意圖和宗旨,說明編寫意圖和過程。提示教科書的結構形式及使用要求與方法等。而自序或他人寫的序言,則大多概括歸納該書的特點與長處,提出客觀的評價意見等。不管哪種語言都能幫助讀者領會教科書的主旨.把握其知識結構,了解其重點、難點及其學習方法等>。教科書的緒論,或叫導論、引論,則常常闡述該學科的基本概念、歷史地位、基本內存、學習必要性等。總之,這些內存都能起到導讀、助學和指示門徑的作用。首先閱讀這些內容將能正確快速地引導我們去閱讀教科書。可以說是閱速教科書的一把入門鑰匙,所以稱此種做法為序言導人法。
在這方面許多實例可以說明序言導入法的作用:比如原南開大學校長、著名物理學家毋回光等編寫的《光學》教材的“編者前言”中首先介紹了該書的主要內容,指出:“新編的這木《光學》,包括了經典光學和近代光學的主要原理和重要應用。全書共十八章,分三大部分:第二章到第六章是第一郎分,主要講幾何光學;第七章到十四章是第二部分,主要講波動光學;第十五章到第十八章是第三部分,主要講量子光學……”(這段話以極簡明的語言概括了全書的內容和結構組成,令人一目了然。接著還概括了該書的五個特點,講明了使用該書的建議等。比如在介紹第一個特點時指出:“我們努力從物理實驗和現象出發來逐步引入物理概念和原理.并將難點分散開,而不過分追求純理論體系的完美……希望這樣會有利于讀者循著由淺入探,由感性到理性的路子前進。”實際上這也是對讀者學習方法的一種點撥和引號。像這樣的“前言”或“序言”,如能首先讀一下,肯定會有助于更快更好地閱讀、學習全書.甚至會有茅塞頓開之功。所以,閱讀教科書,先讀序言或前言等.可謂一把入門鑰匙,“序言導入法”不可不用。
2. 抓綱帶目,快速高效的閱讀教科書
抓綱帶目法,又名舉綱抓目法,層次結構法等。它的本義是說只要抓住捕魚大網的網綱,就會把眾多網眼帶起來,使其張開。以此比喻事情雖千頭萬緒,但只要抓住綱要,其他許多具體事情也就可帶起來,達到全盤掌握的目的,將這個意思移植到閱讀教科書上來.就是首先閱讀全書的目錄,了解全行分哪幾編,各有哪幾章、哪幾節。把握綱要,重點閱讀。然后再以此將其他所有問題帶動起來,這樣就可收到以簡馭繁,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中國古代文學,歷經數千年:其間不問的文學體裁紛呈迭現,各種文學流派爭奇斗妍、、具有不同思想、不同風格的文學家及其作品更如滿天星斗,既光彩眩目又令人撲朔迷離。初學者往往覺得眼花繚亂,難以掌握。目前見到的文學史教材,大多以史為綱,順流而下,只要抓住要點,就可綱舉目張。如果把整個中國文學史比作一報長長的“瓜蔓”,而各種文學現象,各個不問時代的文學家便是是長在“瓜蔓”不同部位上的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瓜”。我們要學好這門課程,首先要先讀目錄,宏觀把握.提綱挈領。中國古代文學從先秦文學開始,依次為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文學——宋遼金文學——元代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近代文學。這八個階段的文學相互銜接,形成古代文學的總綱;梢知中國古代發展史的人把握這個總綱.理清這個脈絡并不難,而其中每一階段,即每一編文學由若干章組成,每章由若干節組成,每節又有若干要點o這樣就形成丁一個層次清晰而又嚴整的知識結構系列;如能從總體上把握這樣—個清晰的知識結構,而又能依其編、章、節反其要點的程序依次閱讀,并能上下貫通,整體與部分有機結合地去閱讀,當定會有快速而高效的結果,并且會越學越明白,越學越容易。
不僅古代文學,其他學科的教科書的閱讀,如能采用這種抓綱帶目之法,也當會有好效果。
3,
運用快速瀏覽法,整體了解和感知教科書
當你拿到一本教科書時,一般都是較為陌生的,而在學校里最常用的做法是由教師從第一章,第一節開始講授,而學生則是從第一頁開始閱讀,依次進行,直到一學期或更長“講完”和”讀完”這本教材后.才能對其有個整體的認識。事實證明,這種做法雖有所謂“循序漸進”印長處,但它卻是一種慢速低效的方法,,我們在閱讀目之后,快速瀏覽,以預測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前蘇聯閱讀專家c.N.波瓦爾寧就曾指出那種從第一頁開始,逐次按章、按節地閱讀法“太不適用”。他又以看面畫為喻,指出“當我們看一張不熟悉的畫面時,我們首先抓住它的總輪廓和總的內容,然后再看細節。這是人們最喜歡用的另一種方法.在閱讀時也是如此。在認真閱讀和研究一本書以前,預先熟悉這本書,往往能節省大量時間和勞動.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科書的閱讀,如能采用這種瀏覽法,也一定會收到良好效果。
4、運用學科有別法,根據各學科的特點閱讀教科書
教科書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兩大不同類別,讀法自然有區別。即使在社科類或自然科學類內部近有許多不問的學科門類.不同的專業.也就有各種各樣、干差萬別的教抖書,因而也應該有多種多樣的閱讀方法。不能企圖用一把鑰匙土打開所有的鎖。顧曉鳴先生指出:“現代學科的分化.使學習方法也要作相應的分化;同樣,讀書方法就不再是—種籠而統之的萬能方法了。”他還指出:“關于方法的戰略思考的最根本一點就是:結合你的專業學習和創造活動來尋找良好的閱讀方法。”在這里,我們無法給所有教科書的閱續開出具體的“藥方”,但我們殷切期望.也相信各位能根據你所閱讀的教科書的特點找出更適合的閱讀方法,并能讀得又快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