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哇哇啼哭的幼兒,當聽到帶響的玩具,看到能動的玩具,會瞪著兩只天真好奇的大眼睛,左看看,右看看,開心地笑了,這說明新奇的玩具引起了孩子的注意。
所謂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人的心理活動總是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由于注意,人可以清晰地反映某些事物,從而提高認識活動的效果,因此,注意是順利完成各種活動的重要條件,兒童如果
注意力集中,就容易接受新知識,學習效果就好,反之就會影響整個
智力開發,學習效果就不好,幼兒的注意力發展問題,是關系到他們的智力開發,道德品質和人格的形成。
人的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打算注意而被突然發生的事物所吸引,自然而然產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努力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某項工作。
兒童在嬰兒期,無意注意已經出現,到了幼兒期有意注意才逐漸形成和發展。所以,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就應當利用他們無意注意占優勢的特點,通過生動直觀,有趣的形式來進行培養。
幼兒大腦功能不完善,抑制能力差,注意穩定性也差,極易被外界的各種新奇刺激所分心,但是,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卻可以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如幼兒到了動物園,就能專心致志地看猴子、大象,在他們觀察猴子、大象中,尋根問底,提出很多新奇問題。因此,在引導幼兒能比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在組織幼兒學習的內容上應當是幼兒能懂、能接受的,注意的對象要突出,學習方式上要新奇。
總之,一定要有趣味,使他們喜歡看、愿意聽、高興做,相反,幼兒沒有興趣,又強迫去做,既容易感到疲勞,也不能保持注意力了,
學習效果也不好,久而久之,造成幼兒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壞習慣,那時,再糾正也就困難了。
有的家長在教幼兒計算、畫畫時,總是說:“你好好聽著!”“注意看”大聲強迫幼兒,這樣一些刺激語言只能暫時引起幼兒注意,不如把要教的內容編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當中去,如“孫悟空摘桃”“小白兔采蘑菇”等算術故事,幼兒既受到教育,又掌握了數字的一些概念,他也會成為故事境界中某一角色來回答問題,這樣做幼兒感到多有興趣啊!
游戲是培養幼兒注意力的好方法,當幼兒擺弄他最感興趣的一些能活動、帶響的、富于變化能模仿社會生活的玩具,家長要盡量和幼兒一起參加游戲,這樣會使幼兒產生更大的興趣。在家里,要創造條件讓幼兒做些集中注意的游戲,如搭積木、玩拼圖和一些比賽性質的活動,像玩具跳棋等。這些活動能訓練幼兒的注意力。
在幼兒一切活動中,成人的指示、啟發、提問、提醒、鼓勵等語言都能引起和維持有意注意的因素。如說:“這是什么”“他怎么了?”指示他觀察。用鼓勵的語言:“你喜歡他嗎?”“你真用心!”這樣,幼兒始終會在成人的啟發、引導下,非常集中地步步深入地觀察、思考,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方面來,使幼兒從小養成注意的習慣。
家長要不斷地用語言指揮幼兒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動。當你給幼兒講故事的時候,講得有聲有色,幼兒會全神貫注地傾聽,會牢牢吸引他的注意力,特別是先要求他聽完故事要復述內容時,他會受到這個要求的約束,自覺控制自己,自覺保持注意。
當幼兒做某一件事情時,要注意外界事物的干擾而分散他的注意力。因為幼兒的抑制能力較差,家庭成員的一切行動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幼兒的注意大量是無意注意,但也是消耗能量的,如果讓幼兒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在某一件事情上,就會感到疲勞,他會更容易疲勞。所以,安排幼兒學習活動要動靜交替,使幼兒大腦有張有弛,家長要研究幼兒注意力發展的情況和特點,根據幼兒發展的規律,逐步加以引導和培養。(張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