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都不認為閱讀是單純得閱讀文字,從小時候剛剛開始識字就閱讀,
閱讀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年了。這么多年的經驗體會告訴我,閱讀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修行。很高興通關閱讀使我成為了一個我想成為的人,這都是修行的結果。
我讀書從來都看重數量,數量達到一定的層次之后,自然會引發質變。哪怕一本書只能帶給自己一丁點的好處,那么成千上萬本書讀下來,也足夠使我們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閱讀是修行,佛家修行講究的是去除貪嗔癡三毒。閱讀也要注意去此三毒,去了這三毒,
閱讀速度就能快起來,就更容易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營養。
一、關于貪念。
固然讀書需要快一些,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需要貪一些,貪是一種源動力,是一種永不滿足的饑渴感,將這種貪控制在一種合理的狀態下,可以極大的促進我們的閱讀進程,促使我們讀更多的書而不知疲倦。
但是貪念不能過度。
貪念過度容易導致饑不擇食,什么書都讀,什么都看,不加選擇亂讀一氣,會使自己混亂不堪。要知道世上書籍千千萬,其中有很多并不適合自己,要么內容不健康,要么根本不符合自己的人生價值觀,讀這樣的書是浪費時間。 閱讀時一定要有所選擇,選擇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幫助的書、自己感興趣的書以及能夠完善自我的書,這樣的書才是肥沃的土壤,可以真正幫助樹苗一樣的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貪念過度容易導致根基不穩。閱讀最重要的是穩扎穩打,在保持速度的同時保證質量,每一本書都要認真讀,要保證在讀過之后,真正從書中得到了什么。為了防止遺忘,最好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如此就杜絕了看一本扔一本的壞習慣,手中有書,注意力就應該全都放在這本書上,萬不能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那種貪念只會使自己的閱讀一事無成。
二、關于嗔念。
所謂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性,閱讀有時是很枯燥的,即便再有興趣的書,也難免會有心浮氣躁的時候,心一浮躁,就難以維持閱讀狀態。很多人在學校中讀書時就是這樣的狀態,書本看得倦了就有怨氣,有了怨氣還要強行讀下去,怨氣就只會越來越大,最終畏書如虎。所以建議閱讀時一旦發覺狀態不對了就停下,或站起看一看窗外遠處的風景,或舒展一下筋骨,或者閉目打坐調整一下心理狀態,總之不能讓嗔念的種子繼續發芽,要將之扼殺在萌芽狀態。
三、關于癡念。
閱讀癡迷是好事,但不可以過于癡迷,畢竟生活很精彩,生活的內容可不僅僅是閱讀。佛經說要學著放下,不要過于執著,執著就迷,迷就失了智慧。古往今來一直都有所謂的“書呆子”,一頭扎在書本中,怎么也拔不出來,這樣的人固然精神可嘉,可是為書所迷,其實是讀不出真正有用東西的。
閱讀想要有速度,就不可以過于癡迷,不癡迷于書,只是對書本虔誠,因為虔誠所以認真,因為認真所以才可以真正體會到
閱讀的樂趣。閱讀應該帶著興趣讀,認真得品味這無言的快樂滋味,累了就歇息,隨手折下書頁,有閑了就拿起繼續閱讀,輕松愉快,不帶絲毫負擔,這樣的閱讀方式,才是我們生活中的得力臂助,才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
作者: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