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法國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研究成果證明,快速閱讀中眼睛與大腦的運用方法,對于年齡越小的人越能適應,原因是成人的思維方法比較僵化,而青少年的思維方法則靈活得多,且可塑性強。因為一個習慣一旦養成再去改變它勢必要花更大的代價。
你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改變一個習慣需要21天。"這的確有幾分真實性,甚至得到了某些研究數據的支持。是,"21天"也并不是一個那么神奇的數字。不同習慣的改變花費的時間也不盡相同。越早(尤其是在兒童時期)形成的習慣,形成的時間越長(重復的次數越多)的習慣,越難改變。比方說,我每天早晨上班走的路,便沒有花費21天的時間去改變。在我第六天堵在施工路段之后,我的顯意識便開始注意到了我的潛意識,并開始著手訓練它,重新對它進行編程。
再舉個例子,我很小的時候起,便養成了咬手指甲的壞習慣,一直到二十幾歲這一壞習慣仍然沒有改掉。改掉這個長期以來的習慣竟花費了我五個多月的時間,遠遠超出了神奇的21天。
有些習慣比另一些習慣更難以改變。這一點,不僅壞習慣如此,好習慣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一旦好習慣養成了,它們也會像故事中的橡樹那樣,牢固而忠誠。在習慣由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習慣被重復的次數越來越多,存在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它們也越來越像一個自動裝置,越來越難以改變。
我們知道當幼兒剛開始學習語言、文字時,第一步是從"音"的牙牙學語開始的,之后…相信我們都還有印象,就是上學的那幾堂課,老師會教我們朗讀課文---先發"音",再認識"形"。然后,才開始教文"義"的部份。而現有的小學教學中,并沒有教我們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而小學這個階段卻對我們的一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應該盡早參加快速閱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