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沒有誰不認識“閱讀”這個名詞,而且我們似乎都對它很了解。畢竟生而為人的這些年華,是閱讀讓我們一步步晉級為高等動物,我們很少與它分離。只是,那些我們自以為是對它的理解,很可能90%都是錯的。
因為,我們對一個概念的認識其實很少是來自于權威的注解,大部分的解釋都只是來自于別人對它的轉述,又或者是自己的模糊推測。而對于閱讀,相信我們更多的是將它直接與最明顯的行為掛鉤,如:看/讀一些文字性的資料,我們對閱讀定義的理解就僅限于此了。
我最初的看法也是如此。但最近在閱讀東尼.博贊作家所寫的《快速閱讀》一書時,才發現其實閱讀的定義并非那么顯淺單一,它其實有著更深的指代定義。這些定義可以根據
閱讀水平層次的不同,劃分為6個等級,分別是識別、吸收、理解、領悟、保留和回憶。
識別
這是最低層級的閱讀水平,它的能力僅在認知層。那什么類別的人會在這個層級?別以為只有初學文字的小孩,其實任何一個領域的入門之人都必須經過這個層級。它是入門檻,也是對知識了解的起步。就好比我們要想讀懂文章,先得認字一樣,而認字,也是通過閱讀這個動作來完成,所以在這里閱讀的定義就被賦予為識別了。
吸收
我在百度里查詢了“吸收”這個詞的釋義:物體把外界物質吸到內部。這很容易理解,我們平時學習,老師總愛問我們吸收了多少知識,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閱讀了文字,但只是通過肉眼的瀏覽,這并不代表這些內容就已經成為了我們自己內部(大腦)里的東西。
但有些人的閱讀是可以直接達到吸收的效果,例如有些人通過
精英特速讀記憶軟件訓練快速閱讀后,他們的閱讀就可以做到過目不忘。不忘,便是留于體內,那就是吸收了。
理解
試題里,無論是英語科目,還是語文科目閱讀理解永遠是不可或缺且又是最難得分的題目。為什么?因為這是對閱讀有一定水平要求的同樣的一段文字,不同人的閱讀過后,就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就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這里的閱讀不僅是對文字字面上的理解,它更講究的是從文字表面延伸到文字表達的背后。一個人對文字的理解程度,取決于他自身的文化水平、生活環境、思想偏好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這話很難理解,其實并不是指我們不會讀這些文字,而是我們體會不到這些文字背后的另一層含義而已。
領悟
歌手辛曉琪曾唱過一首很出名的歌,名字叫《領悟》,歌詞是很顯淺易明的,但歌里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卻并非那么簡單,歌里有一種“悟”與“痛”的味道。所謂領悟,分拆開來便是領會加上明悟。不單止是知道了,還得加上通過自己的經歷去感受到這道理。
對于閱讀,我們總說看了這么多書,卻沒有過好這一生。那是因為我們僅僅是明白了道理,卻還沒有在這基礎上悟出屬于我們自己經歷的道理。當閱讀可以走到領悟的層次,我想也一定是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的人了。
保留與回憶
我把這兩個歸為一類了。我們閱讀過的文字有很多,但并不代表全部都會保留下來,當然這里面有可能是主觀選擇性遺棄,也有客觀性原因被遺忘。而能保留下來的又分為了長久記憶與短期記憶,回憶就屬于長久
記憶類型。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己所用,所以能留存的回憶,便是對閱讀最高的認可了。
看到這里,是不是突然覺得很震驚:原來對閱讀的理解竟然可以這么豐富?是吧!畢竟《快速閱讀》的作者可是大師級閱讀高手了,所以理解肯定會比我們普通人更深入、獨到。所以說,有學識的人就是不一樣,為了成為更優秀的人,又怎么能不閱讀呢?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