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法
這是由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倡導的學習方法。贊科夫認為,傳統的學校學習方式單調重復、速度太慢、浪費了大量學習時間,導致學生厭學,阻礙發展。為此他提比“高速度學習”的概念。它的含義是指在學習者理解已有知識基礎上適當加快
學習速度,盡量用新的內容豐富知識,提升智力。
根據贊科大的意見,運用高速度學習法的要點是:
(1)在學習中有許多知識和技能沒有必要練得極其熟練,有許多內容不需要有意識地記憶,只要能理解懂得就可以繼續學習下去,通過拓寬知識的廣度達到知識的鞏固。
(2)由于新教材往往包含著舊教材,新練習包含著舊練習。因此在學習中應在這種有機聯系里掌握概念,把知識納入一個廣泛而嚴整的體系之中。
(3)學習進度當然不是越快越好,確定速度的依據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學習者的一般發展。
加速法
加速學習法就是連續多次學習同一篇文章,而學習速度逐次加快的一種方法。進行快速法訓練時,可對一篇學習材料進行連續六遍的閱讀,使每遍提出的要求都不相同,
閱讀速度逐漸加快,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遍:了解文章的題目、體裁和內容大意。這一遍學習只是對文章有個整體的印象、不要求掌握細節,以免影響速度。
第二遍:較上遍快些,但不可太快。這一遍重點掌握段落,首先分段(意義段),然后概括出每段段意。
第三遍:速度稍加快,重點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讀完后立即回憶。
第四遍:速度再加快一點,重點了解義章的中心思想。
第五遍:速度再快一些,讀完立即回憶。
第六遍:速度盡可能地快,經過前幾遍的學習,對材料內容已經有了相當的理解,最后一遍閱讀后立即回憶,復習以上內容,憑借速度的沖擊,加快“眼腦直映”,使自己對文章有個完整的理解。
進行加速學習練習,每一遍都要記下閱讀時間。如果一篇文章是600字,第一遍用30秒讀完,即每分鐘閱讀1200字,最后一遍可用10秒讀完,即每分鐘閱讀3600字。這種限時計秒遞減式的學習法,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已熟悉的材料和速度的沖刺,強化大腦加速反應和鞏固記憶以加快學習進度。
強力法
強力法是以
快速理解為特征的一種快速學習方法。根據國外專家介紹,運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一般有八個步驟:
步驟1:對要讀的書,先在腦子里創造一幅全景圖,也就是獲得概觀。從而明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步驟2:預先瀏覽?焖匍喿x課文,尋找關鍵事實和思想,特別是要從中尋找能增加自己知識的內容。
步驟3:把已經知道的部分分離出來。
步驟4:提出問題。例如支持論點的論據是什么?事實是否是最新的?結論是否合理?新意在哪里?哪些對我最有用?
步驟5:閱讀每章內容,一次讀一章,發現新觀點可以畫線或做記號。
步驟6:陣次閱讀。對章節重新讀一次,在難點處停下來,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連接方式,即建立論點的方式,對于難以理解的部分可大聲朗讀。
步驟7:做筆記或寫出學習體會。
步驟8:復習。這種多步驟的強力閱讀法能使學習者以較快速度在很高的程度上掌握學習內容,是一種很有實用價值的學習方法。
超文本法
超文本學習是一種典型的現代學習方式,即高效檢索式學習方法。
傳統的文本閱讀方式的低效率,已經無法滿足信息時代超量超速閱讀的需要。在傳統閱讀中,文本中的信息只能憑印刷技術按線性結構排列,閱讀和檢索都不可能實現速度上的突破。而信息時代的電子書刊中,知識間的聯結是網狀的,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與檢索方式,打破了傳統文本單一的線性結構,成為超文本結構。
這種經過電腦處理的超文本,根據閱讀需要,只要在相應的詞語上輕輕一點鼠標,就能進人新的界面,實現超文本閱讀。
超文本使閱讀效率大大提高。如中華書局將《二十五史》輸人電腦,建立二十五史全文檢索系統。當想從此書中查找某方面資料時,就無需使用費時費力的傳統檢索方法,而是運用超文本閱讀和計算機自動檢索,只需鍵人關鍵詞,電腦就會在通讀《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礎上篩選出相關資料和詞目,組成一個特殊的文本供讀者閱讀。若還想簡化、則可再次與計算機對話,直至獲得滿意的信息。
運用超文本學習法,可以成倍提高閱讀速度,可以變積累式學習為創造性學習,其
學習效率是傳統學習不可同日而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