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季節、歷史年代、節氣、朝代)、地點(山、水、省、市、人文景點、自然景點)、人物(作者、職業)、物件(琴、書、畫等)、植物(花、草等)、自然天氣(風、雨、雷、日、月、星等)、主題(戰爭、田園、詠物、寫景、政治、懷古、送別、婚戀等)……
當然,以上并不是全部的分類,中國那么多的歷史朝代,歷朝歷代積累下來的詩,一生也是閱讀不完的;不過,我們也無須全部閱讀,只閱讀經典篇目也是很浩大的工程量了。
仍舊以《清明》為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里的關鍵詞:“清明(時節)”、“雨”、“路”、“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其中,時間:“清明”、“雨”;地點:“路”、“酒家”、“杏花村”;人物:“行人”、“牧童”。那么,除了杜牧外,還有沒有別的作者寫過清明相關的詩歌呢?
宋朝陸游有詩《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你看,這首詩,不僅與“清明”有關,還與“雨”有關,并且都是“春雨”。而說到“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也是家喻戶曉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不過,這兩首都是夜間的雨,而《清明》則是白天的雨。你看,我們圍繞“春雨”、“清明”,先后發散了上面3首詩。并且,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清明》和《臨安春雨初霽》里都提到了“杏花”。
沒錯,古詩詞里關鍵詞重復的幾率,就是如此的頻繁。所以,用關鍵詞法學習詩詞,絕對不錯。不過,這里,不同于關鍵詞提取法,我們主要用的是關鍵詞發散法。(PS:從古人的詩詞里窺探古人的生活日常,是個很取巧又很實用的法子。)
關鍵詞提取法,我是把一首詩里的關鍵詞都提取了出來,從而使其構成一首詩的故事主體: 而關鍵詞發散法,我是用關鍵詞,把不同的詩詞
串聯了起來:僅僅是3首詩,就有如此之多的聯系,如果詩詞越來越多呢,那么,詩歌之間的聯系也會隨之越來越多,比如,《臨安春雨初霽》寫的是春雨初停,而孟浩然的《春曉》不是寫的是春雨初停嗎?
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的詩詞聯系在一起,在學習一首詩歌后,用關鍵詞發散的方法,聯想到更多的詩詞,將多首詩詞連成一條線——這不僅僅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學習更多的詩詞,用半學習半娛樂的方式提高詩詞學習的
學習效率,還能加深我們對同類別詩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原本沉睡在古典世界里的詩詞變得妙趣橫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詩詞學習的興趣,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們對詩詞學習的抵觸,使我們養成詩詞學習的正能量循環,從而形成習慣。
當然,也有助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對古人生活思想的理解。這些,在《發散思維巧學詩詞之關鍵詞提取法》已有提及,這里不再贅述。
總之,關鍵詞提取法和本篇的關鍵詞發散法,核心都在于對關鍵詞的抓取,至于抓取的標準,就看個人的需要——時間、地點、人物、物件、植物、自然天氣、主題等一切皆可;但關鍵詞提取法主要用于單篇詩詞的學習和理解,而關鍵詞發散法則更加開放,是以關鍵詞為繩,把多首詩詞串起來,更加適合擴展學習。
好了,看完本篇《發散思維巧學詩詞之關鍵詞發散法》,你有沒有覺得原本干巴巴的詩詞其實也是個愛串門子搞事的精靈呢?那么,《清明》這首詩里,除了我在本文里提到的關鍵詞以及發散的詩詞外,你還能提取到什么關鍵詞,或者擴展出那些詩詞呢?來動手試試吧,相信你一定會因此愛上詩詞,并且更愛詩詞的!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