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方法千千萬,像諧音記憶、提綱記憶、觀察記憶、歸類記憶……我們之前網站上都有過專篇介紹,今天還是要繼續給大家分享三種能用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上的記憶方法,非常實用。
編故事記憶演講稿
對于任何形式的演講,所有的演講者都需要明白這個秘訣:演講前向聽眾說明你要講什么,演講后向聽眾強調你都講了什么。演講的時候,不要照著講稿背誦,也不要照著講稿朗讀而不顧及與聽眾的互動。你應該列出一個演講大綱,并用關聯法將你的想法和觀點壓縮,創建一幅簡單的文字與圖片關聯,編一個故事來記住你要講的所有要點。
小提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用簡筆畫、
思維導圖,把演講稿圖像化后,使用合適的顏色和圖片,這樣大腦會對演講稿印象更深刻。
關于識記演講稿,在《如何記憶:來自美國頂尖專家的學習技能書》一書中有一個例子:
作為本地高中女子長曲棍球隊的教練,為慶祝她們賽季中打破紀錄,向他們和家長們做了一次演講,演講稿要點如下:
1.感謝校長、體育部主任和運動員家長們;
2.指出團隊需要克服的困難(受傷、天氣、關鍵球員中途退賽等);
3.團隊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以及他們取得的成就;
4.團隊中三位老球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
5.每個運動員的獎狀和獎品。
演講大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感謝校長、體育部主任和運動員家長們。我在頭腦中想象了這樣一幅畫面:理查德•尼克松(不錯,理查德•尼克松是校長的名字)正在和體育部主任及運動員家長們握手。
第二部分:指出球隊需要克服的困難。我將球隊面臨的具體困難與相關人物聯系起來,并使用“宮殿記憶法”加以記憶: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相對簡單,但第五部分需要記住許多獲獎情況和比賽紀錄。用關聯詞和清晰的圖片可以像照相機一般記住所有的細節。正因為能夠在頭腦中將所有的隊員與數字或字母聯系起來,并想象出具體畫面,所以輕松記住了一連串的數字。
通過將演講分成五個部分,并用記憶技巧來補充細節,盡管構建關聯和編造故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但只要根據你的大綱記憶你想要說的話,稍加練習,就會發現公開演講其實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可怕。
取詩詞首字母做密碼,從此不再頻繁“找回密碼”
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生日、周年紀念日、身體證或者寵物狗的名字作為網絡賬戶的登錄密碼,這種行為非常危險。選用一些稍微復雜并確保不會忘記的密碼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例如你可以把你最喜歡的一句唐詩宋詞的拼音按某種規律變化一下,向前或向后移幾位,很容易就會出來一個好用并讓你印象深刻,很難破解的密碼。
舉個例子:
“白日依山盡”取拼音第一位字母:BRYS(S也可以用數字3代表)J,倒過來:J3YRB,拼音向前移一位:AQX2L,還可以向整體后移。或者從第三個字母向前移、后移,1位或幾位。這樣做出來的密碼,對于你來說就是有意義的密碼,但在別人眼中無任何規律。
我們知道在物理化學等科目中,好多化學反應式或公式是又長又繁瑣的。想要記住它們,似乎所有的
記憶技巧都起不了太大作用。但現在你可以試試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如下公式:
K=1/2mv2
K代表動能,m代表物體質量,v代表速度。即:動能等于二分之一乘以質量乘以速度的平方。
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國王(King)坐在車里(Motor Vehicle),他的上半身(half,1/2)從車窗探出來。這時一只母雞(heN中“N”代表“2”,參考諧音記憶法)在房頂上咕咕叫,這樣一來,這個公式是不是變得簡單、好記、直觀多了?
倒背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合外力為零)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a)的大小跟物體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ma。
牛頓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我們需要逐字逐句地背誦嗎?當然不用,我們只需要回想起每條定律的意義。第一定律是對慣性的定義,也被稱為慣性定律,所以我們只需要記住InnerShah(發音同inertia)。
第二定律可以想象成這樣一幅畫面:我的父親(Father)和母親(Mother,Ma)站在雙杠的兩端,看著對方(F=ma)。
關于第三定律,只需想象我的父親和母親在雙杠的兩端互相用力推彼此,然后同時摔倒在地。
以上介紹的這些記憶方法本身并不困難,但想應用自如,還得花上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反復練習才能看到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