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叫“
速讀“,就必須體現”快速“的特點。包括看字快,理解快,回憶快。
速讀的閱讀過程,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速讀的時候,眼睛是跳動而不是掃視。傳統的閱讀中,因為視野狹窄,停頓一次只能看幾個字,所以如果眼睛運動加快的話,就體現為從左到右的“掃視“。而速讀的時候,眼睛停頓一次就能看一句話、半行、一行甚至多行,眼睛運動速度加快的話,就體現為跳動。所以,速讀中的眼跳眼停是
視幅擴大的必然結果。
2. 速讀的時候,理解是整體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傳統的閱讀中,因為是幾個字幾個字的發音理解,所以閱讀過程中還得把這些支離破碎的理解組合到一個完整的理解。一旦其中有的理解忘記了,就得返回去重看,否則理解就是不完整的,很難受。而速讀的時候,一次看一句,一行,甚至多行,得到的意義都是相對完整的,而且由于眼睛的快速跳動,這些相對完整的意思自動整合,得到完整的理解。所以,速讀中的理解效果更好,更透徹。
在速讀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眼睛盯著文字不動的時候,好像理解不了,反而眼睛跳動起來了,就立刻理解了,思維也整合了。這是因為,每次眼停的時候,大腦瞬間獲取一個意義。這個意義在大腦中以“一個閃念“的方式體現。眼睛停止不動,這個理解閃念閃過之后,大腦就無所適從了。而當眼睛快速跳動的時候,閃念之間就會自動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路。此時的感覺就是文字完全理解了,而且是按照作者的思路展開的。這其實就是一個無聲思維過程。
所以,速讀之后的回憶的特點也就明確了:因為速讀的過程,是一個無聲思維展開的過程,所以回憶的時候,也必須回憶這個無聲思維過程。就好像用無聲思維去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剛才閱讀的文字的意義。這樣,無聲思維就會按照剛才的閱讀過程展開,從而完成對文字的回憶過程。這個回憶過程也是非?焖俚模话阆喈斢谒僮x時間的一半。比如你用10秒時間閱讀了一頁書,那么回憶的時候也就5,6秒左右。這樣也就解釋了很多人的速讀之后回憶效果差的原因。因為他們回憶的時候,不是這樣的速讀思維過程的重現,而是還是用原來的普通思維模式去回憶,去發音背誦,這樣大腦速讀中所獲取的意義表達不出來,回憶效果可想而知。
回憶后的細節處理:以上的回憶過程,只是回憶的文字的意義,也就是文章的思路。對于一般的材料,這樣的回憶也能滿足要求。但是,對于一些非死記硬背不可的東西,比如特殊名詞、年號、數據、代碼、或者想背誦優美的句子,這些用速讀的回憶就無能為力了。此時建議用軟件中
思維導圖和
奇象順序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