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打算認真學習的時候,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已經坐到書桌前了,書本也打開了,正準備認真地學習一下,然而,注意力總是東跑西跳,很難集中到手中的書本上。就這樣東想西想,左敲敲右摸摸的,一個上午就過去了,而書還沒翻幾頁。”
學習的第一個環節是注意,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中來才能開始有效的學習。然而恰恰是“注意”這個環節成了許多人學習的攔路虎。注意力無法受自己控制,這對學習來說,是最要命的事情。
到底是什么東西在不斷地干擾我們的注意力呢?換句話說,我們的注意力到底受什么東西掌控呢?答案就是:“心”。
儒家經典《大學》里有說: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說的就是我們的注意力往往受到心所掌控,如果我們的心不在那里的話,即使手中捧著書本,或者有老師在面前講,我們也是學不進去的。我記得自己在讀大學時,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到教室去進行晚自習,找個位置坐下來,書本一打開,腦海中就開始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白天打籃球或踢足球的畫面,總想著如果哪個環節表現得更好的話,就會贏得更多喝彩。就這么
浮想聯翩,半小時過去了,書本卻還沒有翻動過一頁。我的心已經跑回到白天所經歷的事情里面去了,眼前的書仿佛就像不存在一樣。這就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表現。
現代人(尤其是成年人)生活工作忙忙碌碌的,容易受到各種各樣事情的紛擾,心已經習慣了疲于奔命,即使好不容易找個時間坐了下來,那顆心也很難安靜下來,因此很難做到靜下心來看書學習。一般人往往在結婚生小孩之后,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整體的學習能力,都會有很明顯的下降。因為這個時候,不僅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還有家庭、孩子等各方面的繁雜事情需要我們分心去應付,注意力分散得太厲害了,就難以收攏起來。注意力一下降,其它各種
學習能力自然就會跟著下降了。
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們告誡說要“用心學習”,沒有聽說要“用腦學習”的。因為大腦的能力就放在那里,隨時可以用,不必費什么工夫,但大腦的能力到底能不能用出來,能用到什么程度,關鍵不在大腦本身,而在于我們的心!(注:這里的“心”,特指“道心”,而非“人心”,詳情,可以自行搜索“黃庭禪”相關內容,進一步了解。)心掌控著我們的注意力,如果不懂得用心的話,那注意力就沒有辦法控制,大腦的各種學習能力就發揮不出來,學習就會成為空談,而要懂得用心,首先,就需要了解“心”在什么地方。
現在,我們慢慢弄清楚了,我們常常所說的“心”(指的是心靈,而非心臟),是有確切位置的,它就在我們胸口正中心窩的那個部位。心窩心窩,指的就是心所居住的窩嘛。我們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受到心的牽引,許多成語都講得很明白,例如“心馳神往”、“心曠神怡”、“心煩意亂”等等,心一產生變化,我們的意識(神、意等)就會被牽動。
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對喜怒哀樂這些情緒的體驗,我們所有的情感體驗,都是在胸口正中心窩這個部位進行的。當你心痛的時候,當你恐懼的時候,當你感動的時候,胸口里面的變化都是最明顯的。正因為心是情感流露的地方,因此,情感一產生,心就動了,心動了,注意力立刻就會被牽引。因此,情感沖擊,是牽動我們注意力最主要的因素。
作者:張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