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執行力,就等同于提高了我們人生的效率、擺脫了拖延、懶惰的糾纏,重新掌握自己的主動權。該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執行力呢?它是一項無法解決的差事嗎?不是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3個小方法,它對治愈行動力遲緩特別有效。
這3個小方法分別是:72小時定律、清單方案法、計時執行。別小看這3個不起眼的詞語,它們就是我對付拖延、缺乏執行力時所用的計策,每次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有的時候不是問題太困難,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而已。
72小時定律
這個定律,相信對許多喜歡看書的朋友不會陌生,是的,在許多介紹行動力、自律、高效的書籍當中,它都會被頻繁提及。那它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件你想做的事,你沒有在72小時內去做,錯過了這72小時的黃金執行時間段,那很大概率,這件事你是不會再做了,或者說是做不成了。
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在我懷孕生娃的那段時間,我本決定要寫一篇生產日志,記錄這個偉大的過程與時刻。但當娃娃出生后,我卻一直以要照顧孩子、忙事業、忙家務等理由擱淺了。結果,直到現在孩子都快2歲了,那篇文章依然是空的。沒有在自己想做那件事的72小時內完成和執行,你的熱情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地被磨滅了。
所以,抓住這72小時的黃金時間段,就像是古語說的:“打鐵趁熱!比魰r間過了,鐵涼了,那打磨起來就更難了,最后就很容易導致被擱淺了。
清單執行法
清單,就是把你腦海里想要做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后按清單執行。這就猶如逛商場購物,你是否有試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買紙巾而進的商場,可進到商場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后,你便忘了初衷,最后提回家的是一大堆的零售飲料,卻唯獨缺了最需要的紙巾。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雖然我們的目標明確,但它并沒有被放在明顯的地方。我們的大腦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占據,從而淹沒了我們的目標,這也是導致我們無法執行的原因。而清單,則可以把我的目標——想要做的事放在明顯的地方,時刻引起我們的注意。即使我們依然會被一堆的零食(雜事)分散了注意力,但最后只要按著清單執行,我們依然能買到紙巾(完成正事)。
計時執行
當有了72小時定律,清單執行法外,我還習慣對任務/事情在執行時進行限時。這個習慣令我有2個發現:一是其實我所想拖延的事并沒有我想象的耗時與困難;二是實際上完成這件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快。
這發現也是令“
計時執行”這個方法變得有執行力的原因。為什么?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我們覺得事情困難或是需要太多時間,所以我們的心理才會不想做。而給我們的任務加個限制時間,例如半個小時,那我們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我們會覺得只是半小時而已,不要緊,那行動力就會提升。
再者,限時完成會讓我的關注度從事情的難度轉移至時間計時上。我的心只會更關注還剩下多少時間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了,而不是不斷地埋怨這件事的難度。從勉強的心態變成一種比賽心態,就像我在練習精英特速讀記憶軟件時,我就是采用這種限時模式,從最初的拖延到現在喜歡它的挑戰。
這些看似簡單的方法,卻是可行有效。當你把這簡單的方法執行到極致時,相信你的行動力會快速提升。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南陳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