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文出自某著名公務員考試論壇關于公考行測與速讀能力之間的關系的介紹,謝謝“slw123”學員的推薦,下面把原貼主要內容提出來與大家分享,文章原汁原味,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在引用時沒有作修改,希望能給正準備公考的同學一些幫助。
以下是我在一位行測失利的同學樓里的回復(主帖《認真定位自己,關于行測的》)。本來沒有想自己開主帖,但是剛剛想起來昨天在《參考消息》里面看到對奧巴馬奶奶的訪談,就突然改變了想法了。
我信佛。而我以前為人自私狹隘,現在深深感到這樣不好。奧巴馬的祖母收養了八十多個孤兒,奧巴馬的家族是一個善良的家族。我在想,行善積德總有好處的,不是現世報,就是來世報,不是報自己,就是報兒孫。呵呵,我也想向她老人家學習,多做善事。
“得速讀者,得行測。”這個是我三年來一直秘而不宣的自以為對付行測的行之有效的技術。現在給更多同學分享。一來,就是想行善積德(呵呵,還有點小自私,希望能夠給自己下個月的面試積累多些正面能量);二來,知識改變命運是個真理,即使不是每個人學會速讀后都能夠考上公務員,但至少速讀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未來更多更快地吸收知識營養,更好地建設我們個人、家庭、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未來。以下是回帖內容:
看來做人不能太自私了。我忘了和樓主一樣這次與市考面試擦肩而過的同學還要面對下個月的國考。其實我自己也報名參加國考了,就是看這次如果有意外沒能錄用,再去參考。時間雖然很緊,但還是希望能夠幫到樓里的同學。這里就說一下速讀。
昨天我有一個重要的關于速讀是提分關鍵的理由沒提到:速讀除了提升理解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爭取時間,對于行測來說,比別人多一分鐘的時間都不得了。如果每題比別人快10秒,120題就是1200秒,那就是20分鐘啊是不是?(數學真的很差,20分鐘這個得數還是靠按計算器算出來的,汗)我個人認為,“得速讀者,得行測”。
樓主你既然數學好,卻在我這個數學差生都認為簡單的送分版塊的《資料分析》上面露怯,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恍然大悟:你多半就是因為太慢而影響了心態,最終因心態不好而影響了對自己判斷力的自信度。說實話,為什么行測看似簡單的語文與數學兩科,卻叫做“能力測驗”?所有的行測教材都在強調一個核心——“心態”,憑什么初中生都能做的語文數學卻可以考倒大把的本科碩士呢?其秘訣,就在于“時間壓力”。這個時間壓力可不要小看了。一旦你感覺到時間壓力,而又沒有有效方法應對的話,那么你所有的良好素質都會在壓力之下扭曲直至消失。這個時間壓力,壓走的是你的信心,壓出的是你所有的負面能量——你對自己開始懷疑、焦慮,而這又浪費時間,增大時間壓力,如此如此,惡性循環形成,你對剩下的所有題目越來越謹小慎微,越來越沒信心……于是時間到,你幾乎全部做出與自己第一感覺相反的錯誤判斷。
所以,得速讀者,得行測。從前我一直以為像我這種數學矮子都能穩定行測得分,那么數學好的同學就更不在話下了。現在這次公考后,發現壇子里行測低得離譜的同學太多了,實在不應該。自己總結,就跟大家忽略了那個終極殺手——時間壓力——有很大的關系。不是都說這次量大嗎?像我這種平時閱讀就奇快的人來說,算是踩狗屎了,便宜了我,我根本不怕閱讀量加大,相反我是歡迎越來越大的,越大我越覺得刺激、有戲。
在這里,我想把自己關于速讀的心得跟同學分享一下。以下的理論,全部不是我個人發明的,都是專家研究得出的科學結論,與我們平時的閱讀習慣會有沖突,但只有你接受了它,你才有機會去驗證它是否是真理。也許因人而異,最后會有人放棄,但“最后一回”這位考友說得好——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如果你放棄了練習,只是因為你對自己沒信心。請想提高行測的同學試一試吧。
一、一些原理
(一)關于慢
關于閱讀,一般人習慣一個字一個字地看,最慢的是那種用食指指著一個一個字,生怕錯過一個的人;其次是那種雖然不用手,但卻在心里把每個字都默讀出其發音的人。自己回想一下或者現在就驗證,你是哪一種?多半是后一種吧?這樣的速度,考行測那是很讓人捏一把汗的。
(二)為什么慢?
大家之所以慢,不是因為都是慢性子,而是害怕理解不夠。而這只是個誤區。事實上,每一個句子里,都只有幾個關鍵詞甚至字;每一段里,只有少數關鍵句。你快快地掃過頁面,你以為你漏掉了大部分嗎?錯了。你小看了你的眼球。我們很多時候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各部分或各器官能量有多大。其實,在你的眼球所掃過的一切地方,這部“世界上最精密的攝像儀器”(你不會否認這個關于你眼球的定義吧?)
已經牢牢地忠實地把它所見到的每一絲蛛絲馬跡都影印了下來,并傳送到大腦的記憶區域——也就是說,你并不會漏掉哪怕一個逗號(你肯定不容易相信這個說法,但你必須相信,否則我會覺得你好傻哦,不相信科學!——呵呵開玩笑的,因為我自己一開始也半信半疑)這個時候你的第二個問題就來了:自己都模模糊糊的東西,難道大腦就記得清晰?這又是個誤區。你覺得模糊,那只是你自己的感覺在騙你,或者說你自己對你的眼球與大腦不夠了解,即無知所導致的懷疑論。如果你相信你身體是一部精密儀器,
你就該相信,大腦也會忠實地儲存并記憶眼球所傳輸來的一切信息。
綜上,一句話就說清楚了:只要你眼球掃到的東西,你的大腦也同時記錄下來了。
(三)機械的記憶,能與準確的了解劃等號嗎?
答案是:能。只要你相信。前面的都不難理解,這第(三)個,是最令人費解的了。因為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機械的記憶,是不能代表準確的理解的。即使能,那也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讀百遍啊!哪兒能像行測考試那樣,掃一眼就精確理解了呢?問得好,也問到了點子上。所以,真正的難點,真正考驗大家的地方就來了——你如何才相信并且如何才能做到,只是掃一眼,就能夠很精確地理解句義呢?我的回答,可能會令大家非常失望——因為,沒有秘訣,只有一個辦法——大量地速讀訓練。但如果大家感到失望,我可以解釋清楚。
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原理。只不過,這次強調的是,你在平時的各種海量的閱讀里,重復見到無數字詞句段的復雜組合,在這個N次的重復中,你慢慢地,對同一個詞同一個句在不同語境里的不同釋義,就會有了準確理解、熟悉記憶。于是,當在考場上見到它們時,你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想也不用想就知道這是個什么語境,這個關鍵詞在這里是啥意思,這些轉折、遞進、但書[注:應為“但是”]……在你“書讀百遍、千遍、萬遍……”的磨煉下,已經簡單得如同“123456”那么好認了。
二、實踐:如何進行標準的速讀訓練?
這個也有點難,但沒辦法,喜不喜歡你都要堅持練下去。我是喜歡文字的人,我視其為巨大的樂趣。所以過程一點也不痛苦,就像做游戲一樣。具體要求是:把你自己當成一部掃描機,起先是一句一句為單位,從左到右,迅速“橫著”掃過去。一開始一定會不習慣,一定會覺得什么都沒看到,但你不能就此放慢速度,絕不能在心里把每個字都讀出聲,放棄默讀,當你自己是不識字的機器,只需要一句一句地掃。掃完一段后,你閉上眼睛回想,看到些什么。然后可以放慢一點點,仍然不能讀出聲,回看一遍。看自己理解了什么,有誤沒有。肯定地告訴你,一開始一定會有誤的,但這很正常。隨著練習深入,誤差會越來越少。
當你可以一句一句掃完一段而準確理解以后,開始學習兩段、三段合到一起來掃,也就是,一行一行地“跳著看”。具體方法是:你可以選整段的左邊,豎著讀下來;或者文段的右半段;或者中間部分;或者是從左上角起,斜著讀到右下角,或相反;但,要訣是——豎著讀,請不要再以一句句為單位橫著讀,而是以“排”為單位,
一排排“豎著讀”。我說得夠清楚了沒有?我怕我說得不清楚。對了,用個大家都熟悉的比喻:一目十行。這個時候,練的就是一目十行了。請相信,練到最后,你一定會“過目不忘”。
到最后,你要拿起一本書,任意一本,說明文也好,議論文也好,散文也好,小說也好,以一頁為單位,刷刷地豎著掃下來,掃完即合上書頁,閉目回憶,再打開驗證自己的理解。如果能夠有80%準確,你就已經成功了。
三、不要懷疑。
我也曾經懷疑。但幸運的是我去試了。當時正在自考,就拿教材開練,一開始,感覺一本掃完下來,什么都沒讀懂,又掃第二遍,懂了,第三遍,懂得更多了。最后,用這種方法我一年內完成了十門自學考試科目,上半年考五門全過,下半年五門全過。三年就畢業了。一次性高分通過了司法考試。對付司考教材也是如法炮制的。
也許可以這樣說,這五次公考(三次進面其中兩次第一名,另外一次第四名,只有一次也就是第一次,因公基教材選錯的原因六個進面我只考了第十五名。[注:“六個進面”這句話可能原文作者寫錯了,大概的意思是第一次考試成績排名不怎么好])我的行測都能穩定得分,完全是得益于對于“時間壓力”的無視。考84分那一次(題太簡單是主要原因),我甚至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
以我這個數學差生考行測的經驗,我個人得出的結論就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測的不是單個版塊的能力,而是考驗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取舍,如何揚長避短的能力。”而在你決定有舍有得之前,你還必須具備一個最基本的能力那就是——時間掌控能力。如果你不能控制時間,那么你再優秀,也只能望紙興嘆。而控制時間的秘訣,就在于速度,即速讀。
OK!終于交待完了。真誠希望,國考考友順利進面!大家加油啊!知識改變命運,信心比黃金重要,永不放棄,就永遠沒有失敗!
(注:還有,注意,離閱讀材料要有一尺的距離,方便你的眼球大范圍掃瞄。這是訓練的時候。真到考場上了,要把眼球聚焦到每一題的題干和題肢范圍內。
對了,大家不要以為我是在校全職自考學習的。不是的。我的自考全部是真正的自己工作之余自看教材,真正的自學。我用的是最笨的辦法:每本教材至少看三遍,一粗二細三精;然后每本教材的配套復習題,也相應的至少復習三遍。就這么簡單,達到這個量我才去考試。所以,今天的知識量,全部拜速讀所賜。這是我的多年寶貝“絕技”,嘿嘿,今天公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