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你為什么下午總是犯困?
英國一項曾以1000名上班族為對象的調查顯示,有3/4的受訪者在午餐過后會出現“午睡綜合征”。他們的工作效率在中午12點達到高峰,之后效率變低,容易感到極度疲乏和沉悶,特別容易出錯,尤其是在下午2點~4點之間。你或許會把它歸功于晚上休息不好或者午餐吃得太飽等原因,然而澳大利亞斯文本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午睡綜合征”是一種正常的人體生物節律,它與位于大腦白質深部的基底神經節的活躍程度有關。
大腦獎勵機制即心理學中常說的“獎賞效應”。如果人們在作出某一決策之后被證實決策正確,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釋放“快樂素”,讓人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研究人員研究了16名健康成年男子在一天不同的時間段內的大腦基底神經節的活躍程度。這些參與者需要在三個時間段內(上午10點、下午2點和下午7點)猜測一些卡片上被隱藏的數值是否高于5。猜得正確會得到獎勵,不正確會受到懲罰。結果顯示,與早晚的兩個時間段相比,腦部左側的基底神經節在下午2點的活躍水平最低。專家認為這個結果說明大腦獎勵機制和人體其他的生物節律(如吃飯、睡覺)一樣,有著自己的周期規律。
大腦更期望能在早上和晚上得到回報,因此想要快速閱讀的你更容易在早晚得到收獲意外之喜。了解這一規律之后,你也可以更好地安排速讀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