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說過
“思維導圖”的大名,卻沒有親身制作過?又或者你在猶豫做一張獨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時卻不知如何入手?也有可能,你的思維導圖工程已經開工卻因為種種問題半途棄坑。這篇文章,以我個人在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所走過的彎路為證,告訴你制作思維導圖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1.確定合適的思維導圖主題
一般,制作思維導圖的原因不外乎讀書(學習)筆記、時間日程安排、事件斟酌決策、專業說明講解等。但在確定思維導圖主題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你所選定的主題是否適合制作思維導圖?
以我的親身經歷為例:曾經我想用思維導圖制作一本古典名著的讀書筆記,想要將其中所有的典故用思維導圖記錄下來。但是后來發現,電腦版思維導圖的文件變得越來越大,導圖內的文字數量越來越多,達到上萬字,甚至有向十幾萬字發展的趨勢,整個頁面看起來也雜亂不堪,到處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沒有焦點,也沒有重點;繼而,文件開始大到讓整個思維導圖軟件程序崩潰……反反復復嘗試了很多種解決方法卻也未能解決這些難題。
后來終于放棄用思維導圖制作該本古典名著的典故的打算,而是改用Word做典故摘錄了。目前,Word文檔里也已經擁有幾十頁的篇幅。現在想來,制作擁有數十萬字的思維導圖原本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思維導圖原本就應該是濃縮的
思維筆記,而不是文字摘錄的收藏夾。
所以,當你考慮制作思維導圖時,要先想清楚,你所要做的內容是否合適做成思維導圖,是否真的有一定要做成思維導圖的必要,是否除了思維導圖再也沒有更合適的展現方式。要時刻記得:思維導圖是梳理、展示思想的思維工具,不是隨隨便便的文字編輯工具,更不是筆記本。
2.確定思維導圖的呈現方式——結構
思維導圖是思維圖,是以清晰思路為目的的,所以,不同思想主題的思維導圖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構版式。這里,我以思維導圖電腦制圖軟件之一的XMind8軟件為例,XMIND提供了以下這些可供選擇的結構。
如圖所示,基本的“思維導圖”和三種“平衡圖”適合做總分結構的導圖,但在排序方式上有所不同;“組織結構圖”適合突出層級關系;“樹狀圖”和“邏輯圖”其實都可以用來表示所屬關系;“時間軸”可以用來凸顯時間的先后;“矩陣”更像是無限延伸的表格。魚骨圖個人暫時沒有用過,不是很清楚適用對象。
制作思維導圖前,為你的導圖選擇合適的呈現結構很重要,它可以讓導圖看起來更直觀,也更科學。
在這一點上,也凸顯了用電腦制作導圖的優點:可以根據你的個性化需求隨時修改調整,想要什么效果就可以調出什么效果;而若是在紙上手繪思維導圖,因為紙張大小有限,且涂畫后不可修改,一旦中途發現有不合適的地方便很難再修改,而如果在前期沒有想好整幅導圖的排版,就可能在制作后期反復出現各種問題,給思維導圖制作帶來麻煩。
所以,如果你在做導圖的過程中發現導圖非但沒有讓你的思緒更清晰,反而更混沌了,那么,不是你的內容原本并不合適用導圖來展現,就是你的導圖結構出了問題。
我曾在早期做了幾次紙張上的思維導圖(慘不忍睹),不是紙張大小不夠,就是整張圖亂成一團麻,再或是中途想要刪改卻無處下筆……所以,除非你對自己的導圖有較高的控制力,否則還是直接電腦制圖更穩妥。
處理好以上這兩個問題,基本你的思維導圖就有了明定的主題和合理的結構,但是有了這些還不夠,因為導圖也是由內容組成的,所以,不僅要處理好主題和結構的問題,還要合理組織內容,最后,還要讓導圖以悅目的形式呈現給自己或他人。本篇篇幅有限,關于思維導圖內容組織和風格呈現的問題,就在下篇里分享給你!
原創作者: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