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耶魯選修過一門很有意思的歷史課,主題是“日本列島史”。不過,有趣歸有趣,難度也頗高——通過一學期的三十多次大課,密集研討日本從公元前神武天皇建國到1868年明治維新的歷程,時間跨度超過2500年,涉及的知識量大、知識點碎。
要想在大考和期末論文中獲得好成績,就必須把課堂內容掌握扎實。那一整個學期,我都在用晨起/睡前記憶法來對付課程中繁雜的知識點。早晨七點多起床后快速洗漱,到學院食堂邊吃早餐,邊用十分鐘時間記憶最近剛學的日本歷史要點——公元4世紀的大和國為何能成為日本的首個統一政權?到唐朝的日本留學僧(遣唐使)都取過哪些“真經”?德川家康最信任的人是誰?
深夜入睡前,我也經常拿出日本列島史的閱讀材料和課堂筆記,再次溫習、
記誦各種細密的知識。晨起和睡前記憶,竟然幫我獲得了
過目不忘的體驗——這門課的知識點我記得扎實,結課時的成績也很好。甚至在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此刻,我都還能憶起八九年前選修日本列島史時背過的諸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