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聯想法,是指根據文字內容展開想象,同時通過加入額外的動作、故事、邏輯等,把前后文的圖像聯起來,構想出生地活潑的、連續情景的一種記憶方法。
情景記憶法記憶短詩
我們來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這首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句翻譯:黑云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竄,那是暴虐的雨點。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死記硬背:把這首詩讀很多遍,腦海中沒有圖像或者并不關注腦海中的圖像。
情景聯想:我正坐著船在西湖上游玩,忽然,大片黑云飄了過來,把山頂都遮住了,大滴大滴的雨點像珠子一樣“啪嗒啪嗒”地跳到船上,弄得我無處躲藏。正當我著急的時候,忽然,一陣卷地風刮了過來,把暴雨都吹散了,我趕緊跑到望湖樓上喝酒,往下一看,樓下的水清澈地倒映著藍天。
如果根據翻譯的文字展開想象,也同樣有圖像感,這比起死記硬背也要好很多,但是缺乏連續的情景感,這是運用普通理解記憶方法的弊端。而情景聯想的優點恰好是更具有連續的情景感。例如,剛開始的時候加入了“我正坐著船在西湖上游玩”,然后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加入了“正當我著急的時候”。這樣,整個畫面就更像一個有場景、有情節的連續故事。
情景聯想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大腦里的圖像能夠像電影情節那樣連續展現,以獲得最佳的記憶效果。從記憶的角度來看,短的詩,上下文之間本來也不容易脫節,所以情景聯想法的威力并不那么明顯。
情景記憶法記憶長詩
我們再舉一首稍微長一點的詩來作說明。
例如《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這首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翻譯: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著山上樹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繽紛。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凈心。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分析:《題破山寺后禪院》這首詩,共有四句,即使理解了,有了初步的圖像感,要想從前到后順利背下來也并不容易,因為四個句子之間的關聯度不是那么大。所以,需要運用情景聯想法,把這四個句子更緊密地聯起來。
這首詩情景聯想法運用的重點,有下面幾個地方:
“初日照高林”與“曲徑通幽處”之間,是這樣想的:“沿著樹林里彎彎曲曲的小道往前走”,這樣,“曲徑”跟“高林”就有了聯系。
“禪房花木深”與“山光悅鳥性”之間,是這樣聯想的:“我在禪房門口抬頭一看,看到了一座山”。“禪房”跟“山”之間,本來沒有什么聯系,通過想象“在禪房門口抬頭看到一座山”,它們之間就聯系起來了。
“山光悅鳥性”與“潭影空人心”之間,本來也沒什么關聯,我們想象小鳥飛過了一個水潭,就在它們之間建立了聯系。
在潭水前沉思,各種聲音慢慢消失,這樣的想象又在“潭影空人心”與“萬籟此俱寂”之間建立了聯系。
有了這些前后聯系,整首詩就構成了一個具有很強連續感的生動情節,就成了一部小電影、一個小視頻,這樣我們大腦強大的
圖像記憶能力就被調動出來了。
于是本詩的情景聯想就是這樣:
大清早我來到一個古老的寺廟,推開大門,一陣陽光透過高高的樹林照在我身上。我沿著樹林里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往前走,越往里走,感覺越幽靜;路的盡頭是一座禪房,禪房周圍布滿了樹和花。我在禪房門口抬頭一看,看到了一座山,陽光從山那邊照射過來;陽光之中有幾只小鳥在歡快地飛著、叫著;小鳥飛過了一個水潭,我低頭一看,水潭里倒映著小鳥和我的影子,讓我的心完全放空了。我看著潭水陷入了沉思,只感覺到鳥的叫聲和其它各種聲音越來越低,最后變成一片寂靜;忽然,寺里的一陣鐘聲讓我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情景記憶法記憶專業材料
對于專業的資料,很多時候也適合運用情景聯想法。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對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二)通緝在案的;(三)越獄逃跑的;(四)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公安機關”、“正在實行犯罪”、“通緝在案”、“越獄逃跑”、“追捕”等關鍵詞,要在大腦中構想相應的畫面,并不難。但是,如果沒有一個連續的情景,可能就會記不牢,或者讀很多遍都記不全。
運用情景聯想法,可以這樣來記憶:有一次,我看到有個人在砸銀行外面的取款機(正在實行犯罪),我立刻抓住他,把他扭送到公安局(扭送公安機關)。到了公安局之后一審問,原來他還是個通緝犯(通緝在案),趕緊把他關了起來。但沒想到第二天他卻越獄逃跑了(越獄逃跑),公安局給我打電話,邀請我一起去追捕他(追捕)。
說了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情景聯想法的記憶要點,實際上,通俗一點來說,情景聯想就是盡量把要記的內容
編成故事,故事編得越生動有趣,記憶效果就越好。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