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在學習上比較開放的人,各種
學習方法和技巧基本是來者不拒。奇像順序記憶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是一種很好的記憶方法,但遺憾的是有些人卻把它理解為一種只能按材料本身意思來記憶的方法了,因此,在本文中,我想結合例子來談談奇像記憶法的本質以及如何打開
大腦想象力的一些方法。
前些年曾在一些視頻網站上看過奇像順序記憶法的教學視頻,不過在評論區,有人點贊,有人叫罵。叫罵的理由是認為視頻內容是信口胡談,亂七八糟。
舉個例子,environment 這個單詞,e-n-v-i-r-o-n-m-e-n-t,11個字母。正常情況下,即使要分解也是e-n-v-i-r-o-n-ment,記憶難度很大。
如果要用奇像記憶法記憶,則可以這么來:
1.先把單詞分成組合:en-vi-ron-ment;
2.把這些組合轉換成漢字:摁-未-融-門的;
3.把漢字用奇像順序記憶法按順序記住:(應該)摁(下)未融(化的)門的。
如果想要有更清晰的記憶效果,需要給它設計一個場景:為了完成以保護環境為目的的實驗,應該摁下未融化的門。同時,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
兩個人站在兩扇相鄰的門的門前,其中一扇門正在融化(可以想象這扇門是冰做的,水正順著門板向下流),一個人(甚至可以想象他穿著什么服裝,什么顏色)的右手舉起,停留在兩扇門中間,不知道該按哪個門的門鈴。另一個人對他說:“應該摁下未融化的門”。
這樣的記憶方法很高效,但有的人卻認為這樣的方法很荒謬,里有事“融化的門上有門鈴”是荒謬的,因此這種記憶方法就是亂彈琴。
而我卻以為,這些人犯了思想僵化的錯誤,錯把方法當成了內容本身。
學習奇像順序記憶法的目的是
記憶文本材料,奇像順序記憶法只是記憶材料的工具。工具是為目的服務的。不論用什么樣的記憶方式、記憶邏輯,記住才是王道。
中國有句古話:“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但“后起之秀”卻似乎印證這句話并不絕對正確。“后起”為什么能“秀”?
因為他們有活躍的思想,能看到前人看不到的東西,因此,盡管他們沒有“先飛”,或許也未必能勤過前人,但他們用了最短的時間做了最正確的事,就秀于先飛的笨鳥。
學習記憶法,卻不愿吸收記憶法的思想精髓,一味固執僵化,再好的記憶法也起不到效用。因為記憶法的一條絕對原理就是變刻板僵化為生動神奇。
這也就要求學習者務必要做到:改變思想,目的為王,拒絕僵化。活躍自己的思路,放棄原有的僵化老套的錯誤觀念,真正按照奇像順序記憶法的要求進行訓練,在一次次的記憶過程中不斷思考、探索記憶的深層原理。然后,形成一套自己獨一無二的記憶方法甚至記憶體系。之后,方能思得記憶原理之精妙。
總之,要想真正學好
奇像順序記憶法,就要真正以“記住為王,拒絕僵化”為信條,心理上接受,行為上力行,才能讓記憶法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
作者: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