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張照片,PS的處理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必要的步驟:
1、色階調整:目的是盡量能看到整張照片中的明部、暗部所有細節。
2、調節對比度和亮度:目的是讓整張照片對比鮮明,輕微偏亮,既有較高的辨識度,又明亮而使人心情明快。
3、調節飽和度:一般是調高飽和度,目的是讓照片更鮮艷,更吸引人(也可以加上柔光的圖層模式)。
4、銳化:目的是讓照片更加清晰,看起來更舒服。
一張普通照片與專業級別照片的距離,是一個好的攝影師,更可以說是高級的PS手法。
由此,一個普通形象與經典形象的距離,不僅是形象本身,更是對形象的處理;
快速記憶與慢速記憶的距離,不僅是記憶材料本身,也是對記憶材料的合乎記憶原理的經典加工。
從以上4個PS步驟中,可以大概提取出這樣幾個關鍵詞:所有細節、對比鮮明、辨識度、心情明快、鮮艷吸引人、清晰、舒服。這些關鍵詞有的描述的是處理的對象,即照片,有的描述的是情感體驗;而從記憶材料的加工程度說,就是讓記憶內容完整且層次清晰、辨識度高而盡量擁有吸引人的亮點,能讓人容易記憶且心情愉悅。
以上,就是我個人從PS中突然想到的,讓原始的記憶材料變得快速且容易的
記憶方法,其實,說到底,還是讓記憶內容符合自己的心理習慣。
1、完整而有層次
新聞有導語,論文有摘要,小說有大綱,書有目錄,就連眾多的文件也有分門別類的文件夾。所以,記憶內容也要完整而不要零碎,要有層次而不要雜亂。
零碎的內容多而小,數量多則容易遺漏,內容小則容易忘記且不易回想;有層次,便有了層層相連的脈絡,一層接一層,容易記憶也容易回想,哪里有了
遺忘,也容易意識到。
2、辨識度高,獨立而與眾不同
相似的內容往往辨識度低,且容易混淆,不相似的內容沒有共通處,也就基本不會混淆,若是需要對什么內容進行比較記憶,至少也要讓不同的部分獨立而鮮明,有“鶴立雞群”之感,容易辨認和回想。
3、有亮點、吸引人
所有的事物都是好的少于爛大街的,有亮點的與一般普通的放在一起,自然是有亮點的更吸引人。所以,要讓記憶內容有亮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至于亮點的表現方式,我個人覺得,沒有一定之規,具體看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習慣。
1)形象想象:把文字轉化為形象,使文字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如數字編碼的1與蠟燭;99與玫瑰花。
2)故事串聯:把諸多的記憶內容串成一個完整而連續的故事,環環相扣,如果故事編得生動,不需要刻意想象形象也一樣可以將故事記得很牢固。
3)情境代入:情境代入多數時候與前兩者有聯系,也要賦予記憶內容場景與故事,只是情境會需要更多的代入感,就像身臨其境,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參與其中的一段故事情節;也可以是短暫的情境想象,只要將諸多記憶內容代入其中即可,這樣的過程略相當于一個沒有完整故事情節、也沒有強烈情感體驗的流水賬情境,適用于內容條目或篇幅較少的記憶內容。
4、心情愉悅
心情愉悅是針對情感來說,抱著愉快的心情記憶與懷著幽怨之心記憶的效率與效果都是不同的。前者是體驗和享受,后者是任務和強制,用愉悅心情的目的對記憶內容進行再加工,便是為了愉情對記憶內容進行任何無厘頭的處理。與第3條一樣,同樣沒有特定的方式。從加工方式說,算是一種靈感來臨時對記憶內容做出的任何能讓大腦將記憶內容印入腦海的操作。
比如,可以在坐公交車時,讓記憶內容中的某一段突然跳進車窗,跑到公交TV中去,也可以在走路時,讓某段記憶內容與自己打個招呼,可以是在晚上睡前,讓某段內容當睡前片段,也可以是讓某段記憶內容突然跑進手機拍照鏡頭,或者突然印在某座博物館的燈壁上,再與某位古人來段心靈對話……
總之,心情愉悅的方法就是沒有方法,只要愿意,周邊一切都可以充作記憶武器。
以上這幾個點并非完全孤立,很多時候會連環套用,運用的具體方式也要看自己的選擇,選擇也沒有固定標準,就像“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無論使用哪種記憶方法,能快速記憶且不易忘記就是最好的方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