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不可能記住所有的東西,就好像他不可能維持所有友誼一樣正常。從這個角度來看
記憶力和友誼之間確實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有些東西好記,就像一見鐘情。有些東西不好記,需要反復不斷地記: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老朋友。有些東西我們無論怎么努力就是記不住,那就只能有緣無分了。
記憶力和友誼的相似之處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都說男生希望自己是女生的初戀,而女生卻希望自己是男生的最后一任女朋友。為什么非要爭這個“第一”或者“倒數(shù)第一”呢?從記憶的角度來講,“第一”和“最后的記憶都是最深刻的。所以我們總是覺得A打頭的幾個單詞和剛剛背過的單詞是最熟悉的。在法庭上,如果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休庭的話,那么最后的證詞常常左右最終的審判結果。
閃光燈效應
你可能天天去圖書館也不會結識什么陌生人,但有一天突然停電了,你用打火機(那是一個不知手機為何物的年代)給你身旁的女孩帶來了光明,從此你們就認識了——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老俞的終身大事就這么解決了。
你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間你在干什么嗎?那么你記得2008年5月12日下午你在干什么嗎?第一個問題很難回答,但對于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當時有震感的話,恐怕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個時刻。每天都重復的庸常的事情我們很難記住,但借助一些非常的事件我們就順帶著把它們記住了。
兩種類型
有些朋友,隨著個人經(jīng)歷的差別和空間距離的改變,彼此疏遠了。有些朋友,盡管多年不曾見面,但很快就找到了當年的感覺。
有一種記憶叫陳述型記憶。顧名思義,是那些可以用語言表達的記憶。這種記憶有個特點,記住以后,如果長時間不“聯(lián)系”,漸漸就生疏了。很多人覺得自己記憶力越來越差了,因為小時候背的唐詩三百首全忘光了。可是小時候學的游泳、騎自行車,盡管多年不操練了,但驚奇地發(fā)現(xiàn)居然還都記得——完全不會淹死或摔倒!那是因為這些技能屬于程序型記憶。一旦學會了,就再也不會遺忘了。
長長短短
每天我們都會接觸到很多各種不同的人。有些僅僅是匆匆的過客,甚至于不曾在腦海中留下印象;有些是一面之緣,它們也許是推銷員,也許是面試官;有些是某一階段的伙伴;有些則成了終生的朋友。
每天我們都會接受著各種不同的顏色、聲音、氣味、味道、溫度等的刺激。大多數(shù)都被我們的大腦忽略了。而有些被暫時記住了。比如,別人給你電話號碼時,你迅速把它記在紙或其它東西上,然后這串數(shù)字基本上就從你腦海中消失了。這種記憶叫做工作記憶,或者叫做短時記憶。不過,如果不幸你手頭沒有任何東西給你記,那么你就必須想辦法記在腦子里。這種記憶就叫做長時記憶。以前人們會用長時記憶記住些常用電話,現(xiàn)在可能只有119、110之類的電話還能記住了。生活節(jié)奏畢竟是越來越快了。
似曾相識
“我好像在哪見過你”這種搭訕方式已經(jīng)俗到家了。那為什么還是有人偏要用呢?也許是誠實吧。因為有些人的確給另一些人一見如故的感覺。
“這個場景好熟悉!”有時會聽到有人驚嘆。很多人也有過這種神奇的體驗。是在夢里?前世?還是掉進了時間的漩渦?心理學家把這叫做海馬效應。記憶的碎片在腦海里自由組合,一不小心排成了一個形狀,跟眼前的場景類似,就被我們認錯了。事實上是那個人和我們認識的某個人的五官或氣質有些相似罷了。
為什么有些朋友失去聯(lián)系了?一般有這樣幾種可能:由于各奔前程而疏遠了;或是沒辦法再聯(lián)系上,或是有人阻止你們聯(lián)系甚至——最悲慘的——是對方干脆跟你躲貓貓。
那么為什么有些東西想不起來了?原因也差不多。一些長時間不用的信息漸漸隱退了。一些信息則游離在腦海中,缺乏有效的辦法把它們提取出來,這是如果有條線索讓我們順藤摸瓜還是有辦法想出來的。還有一種比較可惡了。記得以前背《赤壁賦》有一句“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我本來背得好好的,后來有同學問我到底是“赤壁之上”還是“赤壁之下”。我很肯定地告訴他是“赤壁之×”。從那以后我就再也分不清到底是“之什么”了。我的記憶從此就被干擾了。
緣分
你有沒有在街上碰上過你失散多年的發(fā)小?你有沒有過對著車窗外發(fā)呆,腦海里不時冒出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這時我們的意識流就像這個世界一樣不可控。不過有些世外高人善于冥想,可以讓腦袋空空。這個時候它們也不容易感覺到疼痛,甚至聽不到有人在叫他。
不一定靠得住
我們早知道耳聽為虛,后來也知道了眼見不一定為實,甚至知道自己對溫度、空間等感覺不一定真實。
在人們的各種感覺都懷疑過之后,很少有人把自己的腦子作為懷疑對象,生怕侮辱了自己的智商。老說什么“我明明記得……”“絕對……”。有時可以找出證據(jù),立刻羞辱一下他的智商,有時就只能任他們去了。給被試看一張車禍照片后,很多人都報告說看到汽車玻璃被撞碎了,可是事實上,照片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
在催眠狀態(tài)下,記憶就更容易被扭曲了。實際上,很多人有時分不清夢與現(xiàn)實。在法庭上,出現(xiàn)記憶偏差可就鬧大了。研究人員給被試看一張白人持刀搶劫黑人的照片后,很多人居然回憶說刀子在黑人手里。不要太相信記憶,盡管它是我們自己的。
記憶就像友誼。需要溫故而知新,需要花時間慢慢培養(yǎng),需要一些興趣讓記憶的過程更有意思,需要一些
記憶技巧來維持,需要大量的練習來熟能生巧。長時記憶的容量在理論上是無限的,也就是說只要用心、用腦、下功夫記,什么都是可以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