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做“伸手黨”,可這樣做的后果會漸漸失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變得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觀點,你是這樣的人嗎?你的思考能力怎么樣?
思考能力低下的人通常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個特征,特別愛聽故事和看故事。看故事和聽故事,是人從童年就養成的習慣,但是我們不能只看故事和聽故事,當看到一些需要動腦思考的內容,或稍微有點難度的內容時,你是會動腦思考,還是馬上翻過去?你現在還能讀那種有深度的文章嗎?還是每天都沉浸在別人編的故事里?你的思考能力,是不是已經被毀掉?
第二個特征,情緒化。有一部分人喜歡用情緒代替自己的思考,遇事第一個動的是情緒,而不是腦子。情緒一上來,什么都干得出來,什么都說得出來,這部分人很容易被煽動和忽悠。
第三個特征,情感跟邏輯分不清楚。“媽媽一定是為我們好的,所以媽媽說的都是對的,所以要聽媽媽的。”這句話就是嚴重地把情感跟邏輯混為一談。“媽媽是為我好,是愛我的,我特別感動”,這是情感。但是“因為媽媽愛我,所以她說的都是對的,我都要聽”,這是邏輯錯誤。“你為了我好”跟“我要聽你的”之間沒有邏輯關系,你對我好并不代表你是對的,出于為我好的目的,也可能做出對我有傷害的事情。
第四個特征,只能從自身出發。你發條微博說“婆婆和媳婦太難相處了”,底下一定會有人反駁你說“我和我婆婆相處得就很好”;“地域黑”也是這種人,用自己見過的個案來替代全部,以偏概全,凡事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這是典型的思考能力比較低下的表現。
第五個特征,喜歡把假設當結果。“我國現在經濟已經開始衰退,所以我們都不要辭職,找工作會越來越難。”這句話是我隨便舉例的,在生活中這樣的言論太多了,給出一個假設的前提,然后提出建議。在這句話當中,“中國經濟衰退”就是一個假設。很多人喜歡把假設當結果,從假設出發就開始去推論其他事情,而這個假設本身都不一定被證明過,如果假設是錯的,那后面的話根本就不可信。
第六個特征,用現象代替原因。一個公司,員工每天懶散,業績不好,應該怎么辦?銷售總監認為,是銷售人員沒有干勁造成的,所以他每天都在想方設法地給銷售人員打雞血、喊口號、培訓、發獎金,各種措施下去之后,沒有效果,即便員工看上去很有激情。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銷售總監看到的那個并不是原因,只是現象,原來公司業績不好,并非銷售人員懶散造成的,而是產品質量有問題,銷售不積極不是根本原因,而是產品本身缺乏
競爭力,有些事情只是呈現出來的現象,不能把它當作原因來解決。
第七個特征,把概率當必然。不好好學習就一定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人生就一定很失敗。這叫作把概率當必然,這也是思考能力低下的表現。
思考能力低下的人要學會對事情形成自己的觀點、并逐漸培養深度思考能力,怎么做呢,一般情況下,觀點形成需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知識也缺乏,信息也缺乏,能力也不夠的時候,我們判斷一件事情,首先是靠
直覺。直覺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但是具體為什么,也說不上來。但是這些直覺很容易帶來偏見,因為它們可能是你聽了別人的只言片語之后形成的,也可能是因為對自己過去經驗的模糊感受。
偏見總有一天會遭受挑戰,這個時候,一場辯論在你的頭腦中展開,見識了不同的觀點,就要去選擇到底相信哪一個。判斷的次數多了,就會擁有判斷力,這就是觀點形成的第二個階段。
在后來的人生當中,你會遇到各種不同的觀點在大腦中激蕩,慢慢地你變得不敢說話,也不敢下定論了,你再也不是那種能把自己的直覺脫口而出的人。你會從一個特別敢說話、什么都敢說的狀態,到一個不怎么敢說話、小心謹慎的狀態,其實這是好事,這證明自己開始因為有知而不再無畏,這是第三個階段。
最后,在終于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看了很多的觀點之后,你形成了自己比較認同的觀點,這時候又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你的觀點經歷了從直覺到偏見,到反復被挑戰之后調整,到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基本就會穩定下來,短時間內不會變化。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