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覺著自己的大腦太不給力了,記憶力差不說,還反應慢!自己都感覺拿不出手,你看別人說話干凈利落、條理清晰,而自己卻扯東扯西、不知所云;別人遇到突發情況反應很快、處理也到位,可是自己遇到突發情況了卻六神無主、腦子像僵掉了一樣。這種無奈令人痛苦、不安、自卑!
其實每個人的大腦是基本一樣的,很少有天才,絕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然而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對于大腦的態度不同,從而導致每個人成長之后大腦的狀態就不太一樣了。有的人的大腦越用越自信,使用大腦就好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而有的人越來越自卑,感覺自己生下來就很笨。
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對學習感到深惡痛疾,從心底深處就排斥用腦,
潛意識會告訴你“用腦太累了,別用了,不如干點別的來得痛快!”于是你就照做了,久而久之也就難有起色。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懶惰心理在里面,不愛用腦,因為討厭頭疼的感覺,討厭為了應付中考、高考過度用腦的那種感覺。
首先,我們要克服不良潛意識,專心起來。要從內心接受用腦這件事,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有義務為我們承擔一些東西。就好像運動需要使用肌肉一樣,我們想用就用,其他的就不要多想。在用腦的時候最好要排除雜念,防止用腦過程中有干擾,如果在思考過程中反復拉鋸,就很容易引起大腦疲勞。因此,從心理方面,我們首先要做到專心致志,包括我們在平時生活、工作的時候,哪怕再放松也得保持一定的專注力,這樣對于突發情況才更加容易應對。
其次,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絕大部分人的大腦都是一樣的,沒道理別人行我們不行的。換句話說,別人能行,我們也能行。每天可以多回顧一下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昨天做了什么,前天做了什么,慢慢想,不要急。同時也可以做一些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也可以做一些其他開發大腦的題目,慢慢地把自己的自信心建立起來。過程可以是多樣的,但是自信一定要養成。
然后,我們來探討一下大腦的使用方法。舉個例子,我們去圖書館如何找到一本書呢?首先我們要確保有這本書,然后通過圖書分類,才能一步步找到這本書,這種效率跟碰運氣尋找天差地別。那么類比我們的大腦呢?如果我們做什么事都自信且專注,那么就能確保我們的大腦里存在我們的“這本書”,然后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如果將記憶分類,那么當我們在需要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分類找它。
這樣既提高了大腦反應速度,又減輕了大腦的工作負擔,豈不美哉!而且大腦喜歡直接,這種方法也是非常直接的一種方法了!一口氣吃不了胖子,不要妄想你在需要這本書的時候圖書館“管理員”親自幫你找來。那樣你早就是天才了,對自己定位要準確,不要不切實際。
最后,生命在于運動。多運動有利于身體機能全面提高,當然也包括
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記憶水平,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等,都是需要反應力的運動。另外還需要攝取相應的營養物質,保證身體新陳代謝正常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