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地區,年滿18歲即意味著成為一名法定成年人。然而,從科學角度來看,成年期何時到來仍是個未解之謎。
即便是神經學家也不知道,大腦的青春期與成年期是在何時發生交替的。而2016年12月發表于《神經元》(Neuron)雜志的一項新研究(SearchingforSignaturesofBrainMaturity:WhatAreWeSearchingFor?)顯示,我們的大腦始終處于變化之中。
論文作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利亞·薩默維爾(LeahSomerville)表示:“神經學家還沒有一個用來衡量大腦是否完全發育的共識基準,一旦達到就可以說‘啊!這個大腦已經發育成熟了。’”
“然而,無論采用何種評價標準都可以肯定的是,大腦的發育活躍階段并不會止于18歲。我認為研討此類問題的重要性在于,人們在制定有關未成年人的政策時,開始更多地將神經系統是否發育成熟納入考量。所以,許多神經學家開始致力于解答這些復雜的問題。”類似的政策問題可能是,何時可以以成年人的標準起訴一個年輕人,或者社會寄養制度中多大的兒童才算超齡。
那么,為什么我們無法通過一個人的大腦來判斷其是否成年?薩默維爾表示,這是因為大腦不同部位的成熟時期不同。
薩默維爾說:“大腦的發育是波浪式的,大腦中各區域的主要發育時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我們通過不同的指標和區域對大腦的成熟程度進行評價,得到的結果也會千差萬別。”
因此,換句話說,目前沒有一種明確的測量方法可以確定大腦的成熟程度,也就無法通過大腦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年。
人的大腦由灰質和白質兩種組織構成。在人生最初的十年中,隨著腦神經元間新突觸和新連接的形成,灰質可迅速生長并擴張。在兒童時期,灰質隨學習和經歷而不斷增長。
紐約大學蘭貢醫學中心的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家杰斯·沙金(JessShatkin)博士表示:“身體準備進入青春期之后,大腦會開始修剪一部分灰質并轉而生成白質,從而促進大腦的不同部分更快更好地交換信息。”(杰斯·沙金博士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他表示:“大腦總體積并沒有發生改變,從13歲左右開始,每修剪掉大腦1%的灰質,就會同時產生1%的白質,而這種交互過程會一直進行。”
“直到20歲,我們的大腦還在持續變化著,而且相當程度的變化會一直延續到30歲以后。我們還在不斷加深這方面的認識。我們一度認為大腦的青春期終止于18歲,然而現在我們發現,我們并不知道這一發育階段將在何時終止……是25、26歲還是28歲,是30歲亦或是32歲?我們還沒有答案。”
杰斯·沙金博士補充道:“基于我們所觀察到的典型臨床表現,已有一些神經學數據顯示,女孩的大腦可能更早開始灰質的修剪。”這種成熟過程在女性大腦中出現的時間比男性更早。
馬薩諸塞州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杰弗里·詹森·阿奈特(JeffreyJensenArnett)表示,總的來說,大多數神經學家都認為“大腦向成年期的轉變不是發生在某一個特定的年齡。”
他表示:“我一直都在期待看到一篇這樣的論文,也曾考慮過自己去進行這樣的研究。關于‘成年’的定義,我做過許多研究,雖說大家的認識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成年并不只是一個年齡,而是意味著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并有能力做出獨立決策。
作者:JacquelineHoward
翻譯:高云浩
來源: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