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開發專家認為,右腦與人類的創造性活動有著密切聯系,特別是對創造過程中的
想象、直覺、整體綜合等能力起著主導作用。因此,一個人右腦發達與否,同其創造力的高低緊密相關。可以說,沒有右腦的參與,許多高級心理活動是無法進行和完成的。
右腦開發歷程
從西方帶來工業時代的幾百年里,右腦被壓迫了幾百年的時間,"人的世紀"的到來給二十一世紀的人民帶來了更大的福音,二十一世紀有很多的改變促進右腦開發的進程,從"需求社會"過渡到"豐裕社會"的社會形態的改變;從傳統西方形而上學回歸到東方審美主義,從理想主義回歸到感性主義的生存哲學的改變;從數字化到體驗化,從科技到情感的生產方式的改變;從效率到滿足感,從有用到娛樂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右腦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右腦的特長,有利于右腦的開發。
右腦潛能開發的生理基礎
從大腦重量的增長角度來說,3歲以前增長得比較快,3歲以后相對緩慢一些。
0-3歲是人類大腦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
右腦潛能開發的關鍵期。右腦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發現,嬰兒剛出生時大腦占成人大腦(成人1560克)的25%,即390克;10個月嬰兒的腦重是成人的50%,即780克;2.5歲幼兒的腦重是成人的75%,即1170克;1歲幼兒的腦重是成人的60%,即36克;7歲孩子的腦重是成人的90%,即1404克。與此同時,腦神經纖維的形成速度在0-3歲時也是快速發展的。此時,是樹突生長的關鍵期,大腦中樹突網絡結構密集,軸突髓鞘化的速度加快。這些都為0-3歲嬰幼兒大腦的潛能開發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基礎。
右腦潛能開發的社會因素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定義已經有了新的詮釋,更多時候人們更側重于培養人才的創作能力。培養創造能力就要求人們打破常規,把那些看起來毫無關系的信息鏈接起來。例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引發思考,最終發明了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說,創造能力的發展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對右腦的潛能開發就是對人創造培養的需要。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環境里,一個人要想脫穎而出,光靠循規蹈矩、埋頭苦干,恐怕已經很難達到社會的要求。
開發右腦有助于提高記憶力
對于青少年來說,要想使自己對要記憶的東西記得快、記得多、記得準、記得牢,必須做到科學用腦,并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相似的課程或相近的學習內容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上應有所間隔,最好是交替學習不同的課程或學習內容。
第二,要明確學習意圖,優化記憶對象的選擇,學會“遺忘”,為大腦“減負”。
第三,可以嘗試在音樂的節奏中朗讀或背誦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以及聽、說英語,也可以在優美的樂曲旋律中欣賞、品味詩意畫、文意畫,讓詩文的意境浮現在腦海中,從而引發對詩、文的快速回憶。
第四,嘗試睡眠記憶法。有關科學實驗表明,如果在睡眠中播放要記憶的內容,讓學習者聽錄音,對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或復習已學過的內容,都有明顯的記憶效果。不過,同學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運用此方法記憶,切不可過度。
第五,在學習中堅持手、口、眼、耳、腦并用,有利于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加深對記憶對象的印象,
提高記憶的效率。
總之,大腦是促進記憶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科學健腦用腦是提供這一物質基礎的根本保證。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