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編碼詞總是記不牢的原因有很多,多數時候是因為沒有及時復習!但反復復習后還記不牢,就很可能是編碼詞本身出了問題。上篇我主要針對
諧音法的讀音分析了原因,本篇就來談談上篇遺留的幾組詞為什么也記不住的原因吧。
依次是下面這5個詞:
42——石兒
43——石山
83——巴山
84——公交車
92——九兒——酒兒
前四個我沒有快速回想出編碼詞,最后一個原本的編碼詞是“九兒(人名)”,我卻總在回想時想到“酒兒”。
這幾個編碼詞的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42——石兒”、“43——石山”,兩個都跟石頭有關,“石兒”我設計的形象是《紅樓夢》開篇的石頭;“石山”我設計的形象是“假山”。
不過“石頭”與“假山”聽起來差別挺大,奇怪的是每當想到“石兒”,我總覺得它就該是個小石頭,能被拿在手上的那種,總是無法把它跟《紅樓夢》里的巨石聯系在一起,所以每當回想起“42”時,我總是會想到各種形形色色的石頭,但是,哪一個都是浮光掠影,無法在腦海里形成清晰固定的形象。
無法成像又讓“42”這個編碼詞變得很被動,加上“43”,諧音“石山”,但我又不能及時想到假山(覺得假山跟石山差別還是很大),所以就在腦海里不斷想象,“石兒”該是什么模樣,“石山”該是什么模樣,又因為“42”、“43”是連續的兩個數字,在回想編碼詞時便更加容易混亂。
經過這一番折騰,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當我們設定編碼詞時,要保證與編碼詞設定的形象相差不能太大,務必要讓編碼詞與其形象有較強的相似性!當然,像上面的“42”其實可以設編碼詞為“柿兒”,只是我不愛吃柿子,對這個詞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所以,我不大愿意設這個詞為42的編碼詞。
再來說“83——巴山”和“84——公交車”
“巴山”,你聽到這個詞,就明白它是按照諧音來編制的,但我從沒去過巴山,對巴山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只記得一句詩“巴山夜雨漲秋池”,因此我對這個詞本身沒有特別清晰且有區別度的形象,而且我的“53”原本的編碼詞是“烏紗帽”,但上文里你也看過了,我總是把“烏紗帽”記成“巫山”,所以當“巴山”撞上“巫山”,兩座山疊加在我腦海里,我的編碼詞回想就亂了。
其實,對于53的編碼詞巫山,我是有想過把“巫山”換成“神女”,如果你有聽過“巫山云雨”這個詞,就會明白這個典故與一位神女有關,當然是可以把“巫山”換成“神女”的,但是我對“神女”沒有太經典的形象,即便是能想到“53”,也沒有能立刻想出“神女”的形象。
“84——公交車”,是取英文單詞bus的意思,恰巧我所居住的城市有“59”路公交車,我就拋棄了“兀鷲(一種兇悍的鳥)”,將59的編碼詞換成了“59”路公交車,這樣一來“84”的編碼詞“公交車”便與“59”路公交車的形象撞了……
其實是可以把“84”設成“怕死(諧音)”,編碼詞——白旗(投降),但是偏偏還有個87(編碼詞:白棋)在前頭,如果我把“84”設成“白旗”,“旗”與“棋”同音,容易讓87的編碼詞又混亂了......
說了這么多例子,無非就是想給大家證明我在上文說到的“成也諧音,敗也諧音”這個道理了。
所以,如果你嘗試過自己親身為每個數字編制
編碼詞,你會發現編碼詞的編制也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程,110個數字都要精心設計,前后考量,彼此間互相兼顧。
最后,再來說“92——九兒——酒兒”,“九兒”是我從百度上搜的一個影視劇里的人物,但我沒看過這部劇,所以對這個人物并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酒兒”是諧音記憶法,但如果你為110個數字(00——09、1——100)都設過編碼詞,你就會明白9的數字有多難編制編碼詞,如下:
89——白酒(除了“白酒”也不好找其他詞了);
90——酒池肉林(為了分化“酒”帶給“酒池”的相似度的影響);
92——酒兒;
94——教師(初期我設的是“酒肆”,后來放棄);
95——皇帝(九五至尊,初期設“酒壺”,后來放棄);
97——酒樽(古代的酒樽;酒器的一種);
98——酒吧(初期設“酒杯”,后來放棄);
看到了嗎?如果把每個跟“9”相關的都設成“酒”,那真的是混亂極了。
于是,當我想到“酒兒”,“白酒”是酒;“酒器”里的酒仍是酒,“酒兒”撞“白酒”,不撞“白酒”就要撞“酒器”……我想,這個麻煩帶給我們的啟示恐怕就是——110個編碼詞之間最好不要太相似,尤其是同類的物品,盡量要避開。
好了,中篇到這兒也要收筆了,這篇基本上說的都是數字編碼詞相似度方面的問題,下篇里,我會針對上篇的編碼詞讀音問題和本篇的編碼詞相似度問題,分享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雖然不能盡善盡美,但希望能對大家伙有用。
原創作者: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