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通過兩條不同的方式進行
短期記憶——反復重復該詞語的發音,或將它的意思進行理解”。JedMeltzer博士說道:“這兩種策略都能夠建立較好的短期記憶,但根據意思進行記憶能夠更好地維持長期的記憶。這也體現了一些事情不是越努力效果越好。”
此前的研究已經關注過重復背誦對于短期記憶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依靠詞語的內在含義能夠幫助將其從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轉變。這一發現在世界上頂級的記憶冠軍中得到了體現:他們能夠通過創造有意義的故事而將許多隨機的信息加以記憶。
根據最近的這一研究,研究者們能夠精確地指出負責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大腦結構,從而在生理水平給出合理的解釋。
“研究結果表明,負責短期記憶的大腦機制眾多,包括根據詞語的發音特征或內在意思”,來自多倫多大學的Meltzer博士說道。“當人們的大腦受到中風或癡呆的影響之后,這些機制將會遭到破壞。因此,患者不得不選擇別的方法實現短期記憶的形成”。例如,存在記憶障礙的患者會準備一個小本子,時不時地將信息記錄下來,方便自己
回憶。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們記錄了25名健康成年人在聽句子或詞語序列時的
腦電波特征。之后,參與者們被要求重復自己聽到的詞語,同時再次檢測了他們大腦的電波特征。通過這些數據,研究者們找到了與聲音或含義有關的負責大腦短期記憶形成的區域。
下一步,研究者們希望利用這些發現進行精確地大腦刺激,從而增強中風患者的短期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