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難不難,“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這是我們大概聽過最多的回答,那么,寫文章真的很難嗎?我覺得寫好文章確實很難,但要寫出一篇正常水準的文章,并不算太難,如果你認為它對你很難,大概,你缺少三種思維的轉變:
發(fā)散性思維
當你不知道你要寫什么,或者你有想要寫的領域,卻不知道具體寫什么主題,或者你有想寫的主題,卻不知道該寫些什么,那通常可能因為你沒有對你想要寫的領域或主題做發(fā)散性思考,即你腦子里沒東西,是空的!什么是發(fā)散性思考呢,如下圖,提到“水”,你會想到什么,如果你能想到下圖里的多種事物,那么,你不是沒東西寫,是內(nèi)容多到不知道寫什么,或者一“寫”千里。
所以,當你面對一個主題,腦子里是空的的時候,你需要對想要寫的內(nèi)容作天馬行空的思維發(fā)散。實際上,發(fā)散性思維不僅對寫作有用,作為一種思考方法,它對你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都是很有用的,比如,你想要做一盤水果沙拉,你能想到各種你能在超市買到的水果,想到酸奶、水果醬,還能想到水果是整的還是切片的、切絲的、切丁的,是冰鎮(zhèn)還是常溫,里面是否要倒上果汁等等。
總之,
發(fā)散性思維就是圍繞你的主題,盡可能多的想,想到什么都可以,具體操作,可以參考《怎樣用思維導圖構思文章的寫作大綱?》(點擊文末鏈接,可查看)。
框架思維
你有想要寫作的主題,也知道你要寫什么,但你仍舊寫不出文章來,那大概是你沒有寫作大綱,或者說你沒有做從發(fā)散性思維到框架思維的轉換。
對比上面兩張圖你會發(fā)現(xiàn),最大的不同:左圖發(fā)散的關鍵詞很多,且各個分支間都是平級,沒有主次,如果以這張圖來寫作,大概就是哪個部分放前后都無所謂,因為沒有密切的邏輯關聯(lián),沒有先怎么著,后怎么著,接下來怎么著,而右圖就很清晰了,很明顯是一篇作業(yè)的寫作大綱,有先后,有主次,很清晰地知道開頭、中間、結尾分別要寫什么。
有主題,有寫作內(nèi)容,寫不出文章,很可能就是因為不知道要寫的內(nèi)容都要安排在什么位置,或者構思不充足,在某些寫作部分缺少承上啟下的內(nèi)容,而大綱是最能夠讓所有的問題凸顯出來的方式。所以,你不僅需要有發(fā)散性思維,有寫作的內(nèi)容,還要有框架思維把你的內(nèi)容條理化。
線性思維
有寫作的內(nèi)容,有寫作的框架,仍然寫不出文章,為啥?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可以總結為三個原因:
1、懶
發(fā)散思維想得很多,多到凌亂;框架思維把發(fā)散條理化,條條框框,不過就是兩張圖,甚至可能還只是手機備忘錄上的幾行字,乃至只是腦海里的“空想”。但要形成文章,那就要長篇大論地寫,幾十字的大綱寫起來容易,上千字的文章卻需要實際地寫,耗費時間,思考措辭……
所以,懶,大概是很多如我一樣的伙伴有內(nèi)容,有框架,仍然寫不出文章的原因之一,因為根本就沒有去寫,何談寫不出來?
2、大綱布局有重大缺陷
寫作的實體圍繞大綱展開,而若是大綱出現(xiàn)重大缺陷,缺少了某個承上啟下的部分,如同一只鏈條,中間掉了一個鏈子,那就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鏈條都斷鏈了,整個文章的布局都亂了,寫文還如何能繼續(xù)呢?所以,在構思文章的大綱框架時,就要在框架完成的時候,根據(jù)框架復述文章,查漏補缺,確保框架的邏輯和完整,以保證寫文的實際可行性。
3、運詞造句能力不足
因為個人閱讀量有限,文字把握能力不足,無法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愿表達成實際的文字,于是,磕磕絆絆,既要考慮某個詞語放在這個語境是否合適,還要考慮整個句子是否通順,那么,寫文自然是步履維艱,堅持不下去,自然就會放棄了。所以,當我們完成了發(fā)散性思維到框架思維的轉變之后,就要勤動筆動腦,完成寫作從簡單框架到線性文字的轉變,哪里有短板,就補哪里。
好了,最后就到了精華總結的部分:
無主題,或有主題不知道寫什么——發(fā)散性思維天馬行空地想;
有主題有內(nèi)容,寫不出來——大綱框架思維把零散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
有主題,有內(nèi)容,有框架,寫不出來——勤動筆,補框架,多閱讀。
本文到這兒就結束了,你有寫作難題嗎?你的寫作難題處在哪個階段呢?請對號入座嘍!想要提高你的寫作技能、想要順利不卡殼地寫出一篇文章、想要具體了解怎樣用思維導圖制作寫作大綱文末附上的這三篇文章,希望能幫到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王夏坤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