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能力無法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技巧,豐富知識儲備。整個過程聽起來似乎困難而漫長,不狠下心下一番苦工,幾乎很難達成。幸運的是,確實有一些捷徑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提升分析能力,這種方法就是運用“思維框架”。
3類常見思維工具
一、矩陣圖
矩陣圖能幫助我們一眼看穿現象背后地秘密。
分為兩種類型:
(1)表格型
常用的經典表格型矩陣圖,比如安索夫矩陣圖、swot分析。
1、Swot分析
是企業制度經營策略,個人進行競爭力分析、自我剖析的有效工具。我們將自己以四個角度進行評估,分別是“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也就是英文首字母組成的swot。用swot,從四個方面對自己的情況,他人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評估,寫進表格中,就能客觀、定性地分析出自己的優勢與機會,知道成功的大致“概率”,甚至能在面試中,有效規避劣勢與威脅,放大優勢與機會,提高成功可能性。
比起“緣分論”“宿命論”“運氣論”,用定量定性的工具,指導工作、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才是上多年學,接受高等教育,或是希望更好掌控人生的你應該影響朝向的方向啊。并且這種分析方法非常簡單,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需要去學習運用,就能輕松掌握,事半功倍。
2、安索夫矩陣
安索夫博士被稱為“策略管理之父”,他的安索夫矩陣是最廣泛使用的影響分析工具之一。不同的產品處于不同的市場,必然需要不同的戰略。該如何去準確地區分產品呢?安索夫認為,可以將產品和市場兩個維度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了產品/市場方格。將種類繁多、進展不同的產品,有效區分開。
(2)坐標型
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無數的待辦事情:工作要完成報告、參加會議、匯報進度、復印資料、見客戶、會見乙方......下班后修理手機、買菜、遛狗、洗衣服、去健身房.....應該先做哪件?后做哪件?哪兩件有嚴格的先后順序,哪些可以一起順便做?哪些適合早上完成?哪些分配集中的
專注力?如果每天都需要這樣想一遍,那可真是太累了。可如果什么都不想,想起什么做什么,或是按興趣喜好隨性而為,又不能最佳分配時間,不小心忘掉、效果差、拖延、逾期....常常感覺生活混亂不堪。而
時間管理的“重要緊急”矩陣,就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堆亂麻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清晰明了地告知你: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達到有效的時間分配利用。這就是坐標型的二維矩陣。
坐標型與表格型相比,更重要的是,它強調項目在坐標中的相對位置,也就是說,根據程度、進展不同,我們能看見明顯的差異。坐標分為橫軸與縱軸,分別放了一個評估要素。橫軸是緊急程度,縱軸是重要程度。不同事情的重要程度不同的,吃飯和上廁所,緊急程度也不太一樣,因此,面對堆在一起的一系列事情,從重要和緊急兩個方面,縱坐標越往上,表示越重要,橫坐標越往右,表示更緊急,來將事情區別開。根據這個表格,就可以判斷出“哪些事情需要馬上做”“哪些可以再等等”。
坐標型二維矩陣是一個我們自己可以DIY的好工具。不同的事件,評估角度定然不同,而我們需要找出最“重要”,最能幫助我們“作決策”的兩個方面,進行二維分析。任何事情,都可以作一組二維坐標分析。能幫助我們,一眼看穿信息,減少大腦運作負擔、直接指導決策、發現被隱藏的新內容。甚至換一個坐標,就能挖掘出許多“新信息”。非常好用,非常有效,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玩。選一個當下的工作,去試試看吧。
二、流程圖
1、流程圖
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經驗豐富還是初出茅廬。在進程把控上,所使用的工具卻驚人地一致。就是流程圖。我們知道,一項工作是一個動態過程。從啟動、發展,最后結束,有一個時間跨度。因此,為了能有效把控進程,通常項目掌舵者,他得隨時能確定目前的情況是正常的吧,都會需要一定的管理工具,隨時把控進展、發展方向、是否差錯,保證進展的有序、正確。特別是零售、制造、物流等企業,甚至會張貼出具體的步驟,用于告知或管理員工。而對于個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流程的方式,讓一切變得明晰,且易于把控。這種管理方法,就是流程圖。
2、價值鏈(供應鏈)
價值鏈是由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他認為,企業所有的活動,都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展示。比如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就是由一系列的環節:材料供應、成品開發、生產運行、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組成。從這個流傳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并不是所有的環節都會產生價值,比如銷售環節能帶來主要收入,產生大量現金流,而其他環節,比如后勤、行政等環節,幾乎不產生任何價值。(但并不代表不重要),這也能提醒我們,價值來源何處,重點應該著手何處。
3、甘特圖。甘特圖由亨利·勞倫斯·甘特提出,來展示項目、進展隨著時間推進而發生的具體變化。是常用的管理工具。
三、關系圖
指的是,將事物包含的要素、人物關系、因果關系以視覺方式整理出來的整理圖。芒果的一檔偵探綜藝節目,有一個固定環節,每期的偵探,需要在墻上梳理出受害者、嫌疑人,再連線彼此之間的關系。每當這個時候,有沒有覺得,一下子清晰了,誰是誰,誰和誰是什么關系,一個家族朋友盤根錯節的亂麻突然就理清了。這就是“關系圖”可視化的重要功能。如果不借助人物關系圖,紅樓夢、水滸傳、百年孤獨等等名著浩瀚的框架背景,真的很難記住。經典關系圖:五力模型、族譜、3C模型、4P模型
1、3C模型
被用于企業分析自身的業務環境。不管企業正在發展期或成熟期,盈利穩定或是波動頻繁,隨時保持對自身狀況的感知非常重要。對于個人同樣如此,你目前狀況如何?對手狀況如何?3C模型,指的是從3個角度分析企業:自己經營情況如何,對手情況了解,以及客戶的畫像分析。這個框架同樣可以挪用到個人身上,面試前,對自身能力認知,對手水平評估,公司崗位要求的分析,就能幫助你大致了解到這次角逐的基本情況。
2、企業招聘所使用的框架
通常以3個維度來對應聘者進行分析,如果你想匹配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某崗位,或看看拿到offer的幾率多大,可以自己先通過這三個角度來評估。同時,如果不小心失敗了,也能從這三個角度看看,自己哪方面不符合對方的要求。或者,在準備面試前,從這三個角度出發,完善準備的內容。
(1)技能評估(包括人事技能、概念化技能、專業技能)
(2)志向,未來規劃與崗位是否符合,對工作的態度與定位等等。
(3)是否適合組織,如個人特質與企業文化是否契合,是否有強烈的認同或價值觀等等。
3、評估運動員的“心技體”
我們認為,能站上競技舞臺的運動員,技術必然過硬,跳水動作數一數二般流暢優雅,壓的水花數一數二的好。賽道上奔跑速度、爆發力驚人。投籃動作干凈利落,穩準狠。可僅僅是技術的精湛,真的夠嗎?女排無數次展現的逆襲,“女排精神”的傳播弘揚告訴我們的是,精神的力量,也相當重要。教練在選擇與評估運動員時,既要求完美的身體構造,適合從事這項運動,同時,要有長期堅持訓練的恒心毅力,以及面對高壓狀態,穩如泰山的心理素質。這就是,選擇運動員的“心技體”三項標準:心——精神強大與否;技——技術技巧的熟練度;體——身體生理機能。
4、五力模型
企業在行業中摸爬滾打,不能蒙著眼睛亂闖,對于個人,選擇某個行業,選擇某個崗位,也得擦亮眼睛。五力模型,就是摸清行業結構的秘籍。五力模型可以有效地展示行業吸引力,展示行業的競爭力。分為5個方面:
(1)新進入者的威脅。 進入行業的門檻高不高,太低,常常會涌入許多競爭者,進進出出。而門檻高,別人進不來,更容易獲取高利潤,高回報。同樣的道理,醫生、律師,不斷學習不斷考證將入行門檻拔高,讓普通人很難進入,而銷售行業,則門檻低很多。
(2)替代品的威脅。別人買其他產品,也能滿足同等的需求。比如隱形眼鏡,能很大程度上替代框架眼鏡。
(3)行業中其他競爭者。目前行業處于何種發展狀態,是三足鼎立、雙雄爭霸、還是寡頭獨占鰲頭。
(4)買家議價能力。如果你手頭資金很多,作為分銷商去進貨。越多的資金,能買越多產品,議價能力就越強,能把對方的價格壓得更低。
(5)賣家議價能力。買高端白酒,茅臺不會隨便降價,愛買不買,甚至想買也不容易買到,作為企業,他有強大的賣家議價能力。而普通礦泉水,如果農夫山泉說,我要漲價到5塊,那多半顧客馬上轉向其他品牌,這就是缺乏議價能力。
這些思維工具,是企業、社會、個人經過長達幾十年進展中不斷累積驗證而成。企業領導者對于企業的掌舵把控,與個人對自身時間、精力的管理別無二致。掌握有效的方法與工具,才能讓管理過程更為高效,而個人有效地去學習已有的企業管理方法,遷移到自身管理過程中,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