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效率一詞頻繁出現在人們口中,不光是火車提速N倍,網絡5G,就連閱讀都要求要高效,高效閱讀是什么?簡單說就是根據閱讀目的、閱讀材料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來提高閱讀效率,針對高效閱讀這個話題,我想結合著成年人的閱讀方法,以及我個人的閱讀習慣來談一談。
因為應試教育及傳統的文化理念的原因,在學校老師師重視精讀教學,認為精讀利于理解內容,特別是教材中所謂精讀課文的教學。默讀、速讀、瀏覽等其他的閱讀方法都被忽略,我們畢業以后不少人不愛讀書或者看書需要花很多時間。所有文本和書籍都只能從頭到尾通讀,讀書很慢,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信息。
高效閱讀,其實就是根據閱讀目的、閱讀材料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既然是高效,就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提高速度,另外一個是增加理解。在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閱讀的幾種方式,大家可以對比看看,自己常用的是什么樣的閱讀方法。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默讀指不出聲地讀書,默讀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讀書報,查資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讀。默讀時,不發聲讀,不動嘴唇;不用手指著讀;還要邊讀邊思考;誦讀指讀出聲音來,念;熟讀;背誦。這類的,都是屬于誦讀;瀏覽就是大略的看一遍的意思;略讀則是側重于選擇重點和要點式的概要式閱讀,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閱讀法。
對于非教學、教材類、文學類的內容,我建議大家快速閱讀,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如何加快閱讀速度的方法。
在養成習慣之前的訓練階段,給自己設立閱讀目標,我看完這本書要學到什么,要寫書評,這樣閱讀的時候有目的。比如暑假前初中的小侄女非常想要一套《紅樓夢》,我答應給她買,但是過完暑假要給我一份紅樓夢的人物關系表,這樣她閱讀時就有目的,理清人物關系。
再比如我以前負責廣告部文案工作的時候,為了能更好的寫廣告文案就選擇《文案創作完全手冊》這種書專業性的書。在閱讀之前就有為了提高文案而學習的目的,讀的時候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這樣閱讀時候有目的、有重點,就能大大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的記憶力,并且對于集中注意力也有好處。
在這階段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在開始的不能集中精力閱讀很容易半途而廢,以后再想練習,想到之前失敗的結果,也會打退堂鼓。
在看書的時候不要讀出聲音,也不要用手指,你說出來,聽到、都會占用你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大減低速度,剛開始的可能控制不住,但是一定要有意識的糾正,練習一段時間就好了。
不要停頓,不要反復閱讀,在開始看之前,就有意識的提醒自己,要通讀完一遍之后才能重復讀其中的章節,對于想要重點重新看的地方,我一般是會把喜歡或者有感觸的地方折角,通讀一遍之后再來重新讀。
不要逐字逐句的看,要通段看,大篇的看,注意首句和尾句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呼應關系,快速掌握主題大意。
光提高了閱讀速度還不夠,還要提高對內容的
理解和記憶。
在第一遍閱讀時根據不同的文學體裁,有幾點需要注意:
1.特別注意首句和尾句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呼應關系,快速掌握主題大意;
2.抓段意,找出各段的主題句;
3.以時間為主線,掌握事件或者故事梗概;
4.抓記敘文的六要素: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物),what(干什么),how(程度),why(原因);
5.抓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要點)、結論或觀點;
6.讀科普和社會科學類文章時,則應快速掌握:成就/成果、性能/影響、用途/目的;
7.讀應用文則應重點了解:文體(如書信、廣告等)、事件、時間、地點。
當然除了這些,我還有獨門武器,筆和便簽紙。我很喜歡派克鋼筆所說的“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這話非常有道理,寫下來的確是最好的思考和記憶方法。但是照抄是傻辦法。很多人覺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指抄書,其實這句話在私塾里是“寫注釋”的意思。
下面我就拿我最近看完的《橫向領導力》做例子。這本書我讀了兩遍,又查找資料,寫了一篇書評,花了5個小時。
第一遍通讀時,我會把自己覺得有用,有感覺的地方折角,把感觸在便簽上簡單寫一下,貼在相應的頁數。
第二遍,重點讀我折角的地方和貼便簽的地方,重點理解一下,把整本書的主線寫一下。
最后把這些便簽都串起來,查找資料補充,就是一篇書評!很多人覺得寫書評、做筆記沒用,我個人觀點,輸出的過程中,你也在整理思路,也在思考,也在消化知識,也在加深理解,其實是很有用的!(來源/豆瓣網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