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嘗試過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做個記錄嗎?你有統計過你一天中的有效時間占比是多少嗎?你有像管理金錢那樣管理你的時間嗎?
相信心里想著管理時間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都應該像我一樣,僅限于閱讀了許多有關時間的書籍,僅限于貌似明白了許多道理,掌握了許多
管理時間的技巧,卻偏偏沒有行動。
原本以為,只要快速閱讀了大量的書,我就能真正學會了管理時間。但相反,非但沒有絲毫的進步,相反焦慮感更重,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現象?我把自身的經歷分享一下。
一、陷入死讀書的思維誤區
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只要閱讀了有關時間管理的書,就等同于學習了時間管理,但卻不明白,這只是局限于思想上。同時,這會讓我們的思想與行動產生一個差距:思想上明白這樣做是浪費時間,但行動上卻不為所動。行動的不作為只是加深了我們對此的厭惡,所以僅僅是知道,僅僅是明白道理并不足夠,我們還應該行動,把書中的道理和技巧用在行動上,擺脫死讀書的思維誤區。
我們之所以會討厭自己,僅僅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盡力而已。閱讀書籍是第一層作用,是令我們的思想產生轉變,但它更深層的意義應該是改變我們的行為,所以如果時間管理卻不行動,我們永遠都只是被動式的管理。
二、用力過猛,以至于行動失敗,打擊信心
當我開始有了行動,這是管理時間的起點。但路有千百條,該如何走,這就涉及到方法。
凡事開頭難,在開頭的時候總會被那三分鐘的熱度支撐著,所以我們很容易期望過高。我們一開始時總會覺得自己可以一下子把所有的時間都管理好,于是便給自己列了滿滿的一頁紙清單:早上6點起床,6點半讀書,晚上7點健身,八點寫作。
看似很有信心,滿滿的計劃,但幾天下來發現壓根就沒有多少項能完成,便開始自責,內心產生一種:既然都無法辦成。倒不如再歇多一會的心理。于是心理上的放縱就會令自己的行為一朝回到解放前。當想再次行動時,便會難上加難,周而復始。
想要擺脫這種死循環,我們要學會循序漸進:每件事都有一個過程,管理時間也不例外,一口吃不成胖子。我們得從小處開始,每次改變我們的時間管理方案,不應該超過三個,而且改變的跨度不宜過大,什么意思呢?
就好比,我這個月開始實行時間管理,但我并不要求自己在一個月內就把全天的時間都管控好,我只立定自己比往常,把控好三個時間段:早起時間,早睡時間,閱讀時間。其他時間模塊,暫時還按著原有的模式進行,并且早睡早起的時間點,每次調整的幅度不超過半小時,我原本是八點鐘起床的,我不會一下子要求自己5點半就起來,我會以七點半,七點,六點半這樣一個區間調整,逐步達到自己的起床目標:5點半。這樣的好處是,心里壓力不會過大,而且成功率大大提高。這就讓我們自信了,有成就感了,那也就更樂意去做這件事,雖然過程會慢一些,但總比一直總是半余而廢要來得好。
三、缺乏管理時間的目標
你知道要管理時間,但其實你知道為什么要管理時間嗎?你管理后多出來的時間有什么用?或者有那么部分的人壓根就是沒有答案的。是的,因為我也曾那樣,就是因為沒有答案,所以才導致你所謂的管理時間僅是一個從眾心理,大家都說時間寶貴要管理時間,所以我也要管理,但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管理。沒有了管理時間的迫切感,就是沒有目標,就沒有行動力。
而且當你管理后,而多出來的時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時,你就等于無法反饋與管理實踐的成功進度。這就好像陷入了一個無限期的項目中,你看不到取到的成果,也看不到成功的頂點。
就好比我的早起,我要明確自己的早起多出來的半小時是用來干什么。如果我沒有目標,那我早起后就會變得無所事事,又或是每天都在糾結該做些什么,這半個小時的作用就沒有產生價值。甚至更徒增的煩惱。這樣我早起的意義就沒有了,那繼續堅持早起的動力也就隨之消失。
學會了管理時間,才有機會掌握時間,才有機會掌握自己的人生,然而抓緊時間,并不是僅僅是
快速閱讀相關的書籍而已,它更需要我們的行動,而且是有效的行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