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為什么學習不能是一個自發自由自覺的行為?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堅持下去。其實對于這個事兒,最近幾個月,尤其是2月到現在,我越來越能找到這種很好的狀態:
只是做事本身,比如讀書、做筆記、學英語、碼字兒,就讓我覺得特別快樂。沉浸于其中,專注而投入,感到無比的充實和愉悅。很多我覺得空虛無聊的時候,我會涌出這樣的想法:啊不行了不行了,趕緊讓我做一會兒事情吧,這種無所事事的感覺實在太難受了。就像是做事成癮,跟吸毒似的:“求求你了,讓我吸一口吧”。這大概就是描述的“自發自由自覺”的學習狀態吧。
我是怎么做到擁有這種狀態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為什么我們無法像吃飯睡覺一樣享受學習。
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總想從中得到一些什么:我們看書,會思考,誒這個到底有沒有用。空O我的閱讀速度是不是太慢了?誒我好像什么都沒記住啊……我們做題,會分析,哇,我好像做得不對。客,怎么一點思路都沒有?哇我大概沒長腦子吧?!
我們對學習中所做的一切,挑三揀四,評頭論足,用各種標準去衡量它,怎么看都覺得不滿意。而且,當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了評價的心思,無論做得如何,總會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總會責怪自己為什么沒能做到十分,于是就更加焦慮。
再來看吃飯睡覺,你是啥樣的狀態?你不會想:我剛才吃飯的樣子,能打幾分?你不會這樣想吧?一旦你開始對自己吃飯的速度、
效率、營養等,進行打分,吃飯也會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你很糾結自己的睡眠問題,想著,我一定要睡得好,我一定要在10分鐘之內睡著,我一定要以仰臥的姿勢入睡。完了,你大概睡不著了,你大概覺得睡覺成了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么回事兒?正是因為我們完全享受吃飯、睡覺、看電視劇、和人聊天本身,而不是視為一種苦大仇深的努力,并且不需要刻意得到某種結果,所以,它們才會是自發自由自覺的事情。
我自己經歷了怎樣的轉變呢?接下來我會詳細說說。事實上,我很喜歡看書,很喜歡寫點東西。做這兩件事的時候,內心平靜又充實。
以前我是把它們當作興趣愛好,興致來了就做做,那種感覺很舒服。后來,我開始計較效率,我會在意自己1小時能讀多少頁書,能寫多少字。把自己搞得很焦慮,兩件本來很快樂的事情,變得沉重起來。
但是,我又沒法不去計較這些,越來越覺得時間太珍貴,轉瞬即逝,我想在有限的時間里,以效率更高的方式,去完成更多的事情。我猜,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想法吧。是啊,真的很難避免?墒牵饺ピ谝鈺r間、速度和質量,反而更慢、更差了,因此帶來的壓力和痛苦,更是別提了。
我開始想,怎么回事呢?明明我很喜歡這兩個事情,現在反而變得有點害怕,無法享受其中的愉悅了。其實,我的目的本來是好好看完一本書,認認真真寫出一篇質量好的文章,如此而已。時間花費了多少,重要嗎?不那么重要。我只要專注于這件事本身就好了。哪句話沒寫好,就多想一會兒,想好了再寫;哪一段話有價值,就做個筆記,多琢磨一下其中的意味,這才是我本來的目的啊。
不再用那些快啊慢啊好啊壞啊的標準來框住自己,反而做得更好更快了,效率也更高了,心情也更放松舒適了。那種喜歡和熱愛的感覺,又回來了。
所以現在,對于制定計劃,我有了新的感悟。以前我很喜歡以時間為標準做計劃,比如7點到8點做什么,8點到9點做什么。當然,這種方法也是對的。但還有另一種方式,在合適的情形中(比如你無法預計完成的速度),根據任務來做計劃。比如我寫這篇文章,在開始之前,我看了眼時間,然后記錄:6:27——:寫文章(自發自由自覺地學習)。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不看時間,也不管速度,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感覺去寫,順暢的時候就多寫點,不順暢的時候停下來思考,查一查資料。慢慢打磨,享受這個過程。真的是,很舒服。只是做這件事本身,我就很快樂。
根據時間做計劃和根據任務做計劃,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去用。根本目的還是讓自己能夠更投入過程本身,而不是糾結做得好不好、快不快。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說到底,學習和吃飯、睡覺是不一樣的,它不可能成為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情。但是,學著不用某種標準框住自己,不總是對自己的表現評頭論足,而是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專注于做事本身,把努力當成一種習慣,的確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習變成一件自發自覺自由的事情,并且樂在其中。 文/高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