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就是專心于某一事物的能力,在所有的工作或學習能力中,專注力是一項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一項最關鍵的能力,因為你關注什么,就會了解什么,就會收獲什么。那如何才能讓自己工作、學習、做事的時候更加專注呢?
下面是我親自試過之后有效的7個方法
1-3-5待辦清單法則
列清單的好處是,清單可以讓我們明確任務,減少胡思亂想,指引我們專注于任務;同時它也具有提醒作用,督促著我們行動。對于每天的工作、任務,可以參照“1-3-5待辦清單法則”來制定。就是給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設限,并排出優先順序:每天安排1件重要任務,3件中等任務,5件小型瑣事,避免瞎忙。
1對應一件“最重要且緊急”的“大型”任務(耗時、耗精力),3對應三件重要(緊急或不緊急)的中型任務;但如果你還有重要且快要變緊急的事,要優先放入中型任務,5對應五件緊急但不重要的小型任務,或是不緊急也不重要但是你想做的事。
說到番茄工作法,很多人不陌生,都知道“每工作25分鐘,就休息5分鐘,這是一個番茄鐘;然后,重復四個番茄鐘后,就多休息一會兒,例如15分鐘-30分鐘。
但要讓番茄鐘這個方法有效,不能只是簡單學習它的時間設置,而要掌握番茄工作法的內在邏輯:透過分割時間的練習,學會設定和切割任務,把大任務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小任務,每個步驟(任務)控制在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內就能完成。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便任務中被打斷,也可以調整步伐快速繼續任務;即便是零碎時間,也能就任務的某一個步驟環節,快速進入專注狀態;長此以往,我們會更了解自己完成一個任務的真正所需時間,更好的管理任務和時間。
任務切換法
做事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出現做著做著就不想做的情況,以前碰到這種情況,我多半就是勉強自己“耗著”(消耗了時間和精力,卻沒什么產出),或者停下來去玩樂休息一下(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越玩就越不想工作)。后來,我轉換了一下思路,找到了一種更好的方法:不想做這件事,那就去我的“待辦任務清單”中挑選一件我有點心情、不那么排斥的一件事情去做!
如果在待辦任務清單里還是沒有找到我想做的事情時(事實上很少出現這種情況),那我就想想:半小時后我可以做什么、晚上可以做什么、明天可以做什么?做個規劃、或者列個任務清單。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這既可以給自己增加動力,同時也是尋找方法的策略。
延遲滿足法
本來,工作或學習的間隙,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視頻等無可厚非,但怕的是一開始只是想要喘口氣,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就不見了!因為我們的大腦就喜歡那些輕松、舒服、不費腦筋的事情,如果你不進行主動干預,很難自動退出。所以在工作學習的過程中,盡量不要讓自己開始這些事情,而是設定一個時間,延遲你想玩的沖動。比如,吃飯后的一個小時,允許自己干點自己喜歡的、輕松愉快的事情。
思緒落地法
學習或者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冒出來一些奇怪的想法,促使我分心。這個時候如果順著思緒游蕩,那么勢必浪費很多時間,所以要學會立即終止,暫時放下。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腦海中冒出來的這個想法寫下來,讓它落地,別再亂飛。具體方法是:事先準備一個筆記本,放在工作桌旁邊,當你在工作、學習時,如果腦袋里蹦出了任何想法,就先把它寫到筆記本上,讓自己安心回到工作學習中,等任務結束后再去處理或探究。
減少干擾法
我們周圍充斥著大量的刺激信號,這些信號都可能引起我們大腦的關注,使注意力自然而然的被轉移。
所以,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要主動的去調整或規避那些(可能)影響你的事物。比如手機經常轉移你的注意力,那在你學習工作時就可以把手機靜音、關閉推送提示、刪除社群與影音軟件等;嘈雜的環境會影響你的注意力,就盡量找到能夠獨處不被打擾的地方,遠離開放式辦公環境。
工具訓練法
訓練注意力的工具,比如我們熟悉的
“舒爾特表”,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找現成的。
我在工作或學累了的時候,有時就會找一些類似的練習來做做(平時留意累積),換換腦。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中的:靜心調息(類似于冥想),速讀訓練部分的“整體感知、數字/文字舒爾特表”,記憶部分的“點選數字、尋找同數”等等,都可以很好地訓練集中注意力,練習的時候也不會枯燥,相對還非常有趣。
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