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太多了,但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不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13條非常實用和有針對性的高效學習技巧,你只要做少許改變就能提升原有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哦。
1、備考復習時,不要直接照著筆記復習。可以筆記放到一邊,重新整理學習材料,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點概述來,這樣做,會強迫你把學習材料全部以一種不同的思路去過一遍。
2、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多換幾個不同的學習場所和環境。換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換一個完全不同的時間段,針對慣常行為的每一個改變都幫忙你把要學的/要練的東西記得更牢固、更清楚一點,幫忙你把記憶保留得更長久。
3、拉開時間間隔:化整為零才能記得更得持久。
每個大學生都嘗試在考試前一周瘋狂復習,但等到下學期開學之后,就會發現所有的知識都忘了的差不多了。在學習的時候使用
間隔記憶,每隔一段時間學習并復習效果會更好。
研究發現,第二次復習與第一次學習之間的最佳間隔,與距離考慮的時間間隔按比例遞減。也就是說,距離考試還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之后的一、兩天之內。距離考試還有6個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之后的3-5星期。
4、先考試再學習:利用無知的潛在價值。我們的記憶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即主動的回想比被動的重復效果要更好。學到差不多的時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盡量用心去回想剛才的內容,這樣的學習效果比直接看書要更好。
5、學習與背誦的最佳時間配比。先花40%時間來閱讀和學習,然后憑記憶盡量背誦的效果最好。先花1/3的時間去學去記,剩下的時間用來靠記憶背誦,記憶效果最好
6、學過之后以考試的形式立刻復習,是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應該多多增加考試頻率。有些類似的考試,尤其是單項選擇題的考試,在答錯之后很快就能得到正確答案,錯誤的選擇反倒能促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7、先猜測后學習使你的大腦能以更高的要求去動作。從而使知識更深刻地印在腦中,預考更容易把知識印在大腦中。使用這條技能的辦法就在,在你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之后,去考試,雖然你會答得很差,但會影響你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或者在每堂課堂開始先考試,然后在課程上講解預考的所涉及的內容
8、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先把難題放到一邊,從而給
潛意識一個自己去琢磨的機會。我自己經常會在跑步之后,想出幾個要寫的話題,然后去跑步,等跑完步之后,晚上再開始寫的時候,大腦中就會跳出很多想法和素材。
9、休息分為三類:1、放松,比如躺在沙發上聽音樂。2、輕度用腦,比如上網。3、高度用腦,比如寫短文或想一個另一個課程的作業。對于數字或空間類的問題,三種休息方法都不錯,對于語言類的難題,輕度用腦效果最好。
10、創造性的飛躍,通常出現于創作者沉浸在某個故事或主題一段時間之后,暫時放到之時,而且常常以零碎的形式出來,沒有一定的先后順序和大小規則,也不講究重要程度。創造性的飛躍有可能是一套宏大、結構嚴謹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一步小小的改進或點子。
11、人一旦被某件事吸引,便會自然產生一種動力想要一口氣做完那件事。而這種動力會隨著事情臨近尾聲而變得強度。當你全神貫注在工作或學習中,他人對你的打擾不但會延長這些工作在你記憶中駐留的時間,而且還會讓你在心理上把這項工作提高到“需要優先完成”的位置上。
12、常規的
刻意練習是針對某個具體目標,反復重復,但科學家發現運用穿插交替,訓練效果會更好。學習也是一樣,把新的科目跟學過的、練過,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復習的內容混合到一起,學習效果會更好。
13、睡眠起到鞏固記憶的效果,千萬熬夜復習。研究者認為快速眼動睡眠有助于平復情緒、鞏固模式識別和歸納演繹的能力,二階段睡眠有助于運動機能的學習,三四階段的深睡眠有助于記憶。
每個人的睡眠模式都很類似,其中睡眠后期是二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交替出現,因此識別能力和運動能力的鞏固尤其會受睡眠不足的影響。
另外,學習一上午之后,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睡一小時,所起的作用跟晚上睡8小時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