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說明簡要,讓我們把世上存在及發生了什么事,或人類該做該追求的問題當作“第一順位問題”。我們要認知這樣的問題,然后是“第二順位問題”:關于我們在第一順位問題中的知識,我們在回答第一順位問題時的思考模式,我們如何用語言將思想表達出來等問題。
區別出第一順位與第二順位問題是有幫助的。因為那會幫助我們理解近年來的哲學界發生了什么變化。當前主要的專業哲學家不再相信第一順位的問題是哲學家可以解決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專業哲學家將心力投注在第二順位的問題上,經常提出來的是如何用言語表達思想的問題。
往好處想,細部挑剔些總沒什么壞處。問題在于今天大家幾乎全然放棄了第一順位的疑問,也就是對門外漢讀者來說最可能感興趣的那些問題。事實上,今天的哲學,就像當前的科學或數學一樣,已經不再為門外漢寫作了。第二順位的問題,幾乎可以顧名思義,都是些訴求比較窄的問題,而專業的哲學家,就像科學家一樣,他們唯一關心的只有其他專家的意見。
這使得現代哲學作品對一個非哲學家來說格外難讀—就像科學書對非科學家來說一樣的困難。只要是關于第二順位的哲學作品,我們都無法指導你
如何去閱讀。不過,還是有一些你可以讀的哲學作品,我們相信也是你該讀的書,這些作品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所說的第一順位問題。毫無意外的,這些書主要也是為門外漢而寫的,而不是專業哲學家寫給專業同行看的。
上溯至1930年或稍晚一點,哲學書是為一般讀者而寫作的。哲學家希望同行會讀他們的書,但也希望一般有知識的讀者也能讀,因為他們所提的問題,想要回答的問題都是與一般人切身相關的,因此他們認為一般人也該知道他們的思想。
從柏拉圖以降,所有哲學經典巨著,都是從這個觀點來寫作的。一般門外漢的讀者也都能接受這樣的書,只要你愿意,你就能讀這些書。我們在這一章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鼓勵你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