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讀20本書,似乎有些急功近利,但是,我想用我一個月的切身經歷告訴你,這三個方法確實有效。
剛剛過去的三月,我似乎找到了這么多年以來最為適合我的讀書方法,雖然以前也是閱書無數,但是每次看書都是任憑自己的感覺,天馬行空的去讀,最后這些本來可以給予我營養的精神食糧,反而沒有給我帶來些許的成長。或者我可以自我安慰,這些看過的書,終將會成為我氣質的一部分,然而,如果你所做的沒有經過輸入-吸收-輸出的過程,一切看似美好的過程都將會成為徒勞。
讀書的渠道可以是全方位的
現在我主要用三個方式來讀書。
第一,kindle。
如果你真的喜歡讀書,kindle的作用確實非常大。現在電子書資源非常多,可在kindle里將你要讀的書放在一起,并做好分類,我個人覺得kindle的好處就是,它會用倒計時的方式提示這本書你還需閱讀的時間,其實也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給予你鞭策。
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你內心獲得讀書的喜悅感也會徒增不少。我一般會選擇在kindle先把想要看的書讀一遍,如果有需要特別記錄筆記的地方,我會重點做下記號,當然,這本書值得買,再去買實體書。
我們的時間會被碎片化所切斷,kindle的功能就是看書,你會全神貫注的專注讀書這一件事,其實大多數書都可以在4個小時以內看完,這樣粗略的計算,每個月會看很多書,當然,對你有用的書,kindle閱讀完畢,我們還需要買實體書去
精讀。
第二,手機上的讀書軟件。
如果用手機看書,就要很強的定力才可以。手機閱讀,我大多會選擇聽書的軟件,其實我們一本書記住的也就是20%的精華,聽書軟件恰恰也做到了知識精華的萃取。
我推薦大家可以使用有書共讀、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有書共讀(app)里面的書很多,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定制,每天不到十分鐘,會用領讀的方式一起聽書,每天記住一點,這樣日積月累,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你聽了很多有營養的知識。
選擇什么樣的讀書渠道,完全取決你自己的喜好,聽書屬于快餐文化,并不是說讓你為了讀書的數量而讀書,如果這本書你讀完,有心流的體驗,那么你就可以把這本書買下,后期在做精讀和思考。
按制定的計劃讀書
讀書也要有規劃,提前將這一年或者半年的讀書計劃制定好。比如,我在年初制定計劃的時候,就會思考我這一年要提升的技能,然后把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要提升的方向做好規劃,在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去選擇書單,你會驚喜的發現,有計劃和規劃的讀書,能夠增加你的閱讀動力。
先以我第一季度為例,我覺得我自己的思維方式還需要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我的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因為只有這些能力的提升,才能幫助我后續的
讀書效率,于是,第一季度我制定的讀書計劃里,就包含有哲學、溝通等書籍。
1月份主要是認知領域的提升,我主要看了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清單革命》,《刻意練習》(簡單舉例),2月份我看了很多哲學類的書籍,比如《哲學簡史》、《生活的哲學》、《人生的智慧》《溝通的藝術》等,讓我對事物的認知有了更深層的理解,3月份主要是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我個人對績效改進和人力資源業務轉變非常有興趣,于是我刻意在這些方面有所涉獵,比如:《績效構建》、《激活個體》、《hr轉型突破》等。
其實,讀書的目的性,并不會影響你看書的質量,反而會讓你能夠有的放矢,知道自己的知識該如何構建。
專業性的書籍,我個人還是建議讀紙質書,并做好讀書筆記,這里我推薦大家用
思維導圖,先通讀一遍之后,將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做分類匯總,當一副完整的思維導圖呈現的時候,其實也是你自己讀書的最好總結和輸出。
讀書要思考,并整理出感悟
讀書和學習一樣,學而不思則妄。所以,不論你看了多少書,都要記住一條非常重要的準則,要思考下你讀了這本書之后的感受和體會。
如果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非常大,你除了記錄筆記之外,還要記住寫一份讀書筆記。這個讀書筆記一定是你自己觀點的輸出,不要覺得會寫的不好,因為長時間好習慣的養成,會讓你在短時間內的讀書效率突飛猛進。
我們都羨慕讀書快,又記得牢的學霸,其實每個人的讀書方式不同,但是大多數人我想一定會去思考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什么,我該如何運用書中的精華,看書雖然不能有功利之心,但如果你想體會讀書的樂趣,并且能夠讓它成為你的閱讀習慣,那么,就去認真思考你讀的每一本書吧。
一個月輕松讀20本書,確實是我通過實踐證明的方法。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讀書也要求我們講求效率。但我所提倡的讀書方法,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的表面現象,而是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去找到適合你的書,然后再做精讀。
現代社會,知識獲取方式很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你能夠有緣分深度閱讀的書籍,再讀第二遍,或者更多遍,并做思考,轉化成個人的知識體系一部分,才是我要推薦給大家的好方法。
作者:張言曉語
來源:簡書(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