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體常識中,常涉及到詞、說、傳、書等文體,有關這些文體的文化常識你知道多少呢?你能隨便列舉幾篇學過的課文屬于哪種文體嗎?如果想不起來也沒關系,本文都有詳細介紹,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詞:古代的一種文學體裁,是配合宴會樂曲而填寫的歌詞,句式長短不一。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的流派有婉約派和豪放派兩種。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觀、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陸游等。
說: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該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初中階段學過的有《馬說》《愛蓮說》。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容多含頌揚、鑒誡之意,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序:“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紹作家生平或成書的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
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而贈序的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崇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
表: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就是“表”中范例。
記: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這類文章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等。
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且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可以抒情,可以寫景,也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