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
教師的閱讀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顏色,即
紅、
黃、
藍。
我把自己教授教材中提及到的作家或相關基礎知識的閱讀定位為紅色閱讀。因為這些知識涉及每位教師安身立命的核心知識體系。比如語文,我們的老師是否把選自那些大家的代表作甚至全部作品都讀過、讀懂呢?如魯迅的作品。如果我們能夠把魯迅的全集及魯迅研究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全部攻讀下來,我想,掌握并教好選入教材中的那幾篇短文應該不是什么難事。以此類推,我們的歷史學科、數學學科、物理學科、生物學科、藝術學科都是如此。所以,我們只有通過閱讀儲備了足夠的本體性知識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才不會因顧及自己的知識儲備而忽略學生聽課時的細節,進而去自如調整自己的授課內容和應變反思。
我把寬泛的人文閱讀看成黃色閱讀。黃色是一種暖色調,它正如一件件漂亮的衣服一樣把我們裝扮起來,讓我們變得豐實、豐潤。這里的人文類閱讀應該包括大量中外
文學作品。我們之前對文學作品存在一定的誤解,總認為那是閑書。所謂閑書,就是閑人看的書,教師是忙人、在忙碌正事的人,怎么拿出寶貴的時間看那些閑書呢?這種認識在我們教師群體中很普遍,在領導群體中更普遍。其實不然,文學,特別是經典文學其實是人學、社會學。作為教師我們在立足本學科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務必應該成為一個懂得社會的人,讀懂社會并活在社會中的人,而懂得社會的最佳方式就是大量閱讀經典文學,從那些綿延數千年的經典文學作品中體悟社會,感受人生,并把這種體悟和感悟融合在自己的學科課程教學中,與學生一起感受社會的真、善、美,以起揭示社會的假、惡、丑。只有如此,教師的身份才能從一個經師轉變為一個人師。
我把深厚的哲學類閱讀看成藍色閱讀。藍色是一種冷色調,它代表著冷靜、深邃。人類之所為成為主宰這個世界,就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哲學思考。對于哲學的思考就是追根求源的不斷追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對于教師而言,如果把這三個問題具體話之后就成為“教育是什么?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我應如何做?”其實,對這些教育的本源性問題進行探尋式閱讀和思考是提升教師
閱讀質量的最佳途徑。很多優秀教師就是站在這個層面對自己的發展做出了全新的定位,并確立了自己成長的新起點,一旦教師把自己的職業定位在哲學層面上,那么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路徑、行事風格將會有一個本質的改變,就此而引起的職業勇氣和信仰是他人無可比擬的。至此,一個具有獨立人格追求,一個具有自由精神向往,一個具有獨立行走的新教師形象就站立在三尺講臺之上。
無可否認,讀書對一位教書者的重要意義,但要把讀書當自己的專業來進行自律則還需一段時間和耐心。當然,我們希望這種認識的間隔時間越短越好,最好從現在開始,就著手規劃這個很“專業”的事情——教師讀書。
(作者:常亞歌 單位:濟源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