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的成效并非只取決于與生俱來的稟賦或智商,年齡長幼和起點高低也完全不是問題。一如格呂寧在《超級快速閱讀》中所言,“盡管每個人天生的
學(xué)習能力和智商水平都有所不同,在成長和受教育的過程中大腦獲得的訓(xùn)練和被開發(fā)的程度也因人而異,但只要用心,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是閱讀能力獲得驚人的進步。”尤其是通過格呂寧“學(xué)習流程四階段”的實訓(xùn),運用科學(xué)的讀書法、記憶法、筆記法、復(fù)習法和時間管理法,學(xué)習、考試、閱讀、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人腦是一臺異常復(fù)雜的運算機器,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來儲存信息。”格呂寧認為,在閱讀的第一階段,就是讀取書本上的文字信息。一是收取邏輯脈絡(luò),明確宏觀定位,“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制作視覺卡片”。二是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總有一天這種新的技能會習慣成自然,變成我們潛意識的行為”。三是積極提問,雙向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必須終走在作者的前面,將每一條讀到的信息與己既有的只是做比較,將它們?nèi)诤显谝黄鹦纬砷L期記憶”。四是合理安排閱讀進度,即“在閱讀前把整本書劃分成幾個部分”。
既然準備工作已經(jīng)就緒,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開始閱讀了。在《超級快速閱讀》中,格呂寧認為,閱讀高手之所以能夠達到常人難以想象的閱讀速度,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最合適的語義單元來讀取信息。而我們在閱讀時之所以難以
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逐字閱讀的壞習慣所造成的。所以,在閱讀中要運用一些輔助的方式。比如,用一根手指或筆尖來引導(dǎo)閱讀等。因為當指尖或筆尖觸摸到書頁時,不但會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對進度的感知也會更直接。
一目十行不是夢,過目成誦誰都行。只要找到正確的速讀記憶方法,誰都會有最強的大腦!其中,“3-2-1練習”就是通過越來越短的閱讀時間人為的制造“高速公路效應(yīng)”,讓大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適應(yīng)越來越快的閱讀速度。格呂寧在《超級快速閱讀》中強調(diào),“這一階段的練習重點是提高速度,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一定的篇幅,而不是理解內(nèi)容。”在這個練習里,最重要就是引導(dǎo)大腦在每次對焦時讀取更多的字詞。而識別和劃分語義單元的任務(wù),那是大腦的“本能”或“潛能”。
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列寧具有
驚人的記憶力,但他卻勤于動筆,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俄國文學(xué)家托爾斯泰的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無疑,寫讀書筆記是訓(xùn)練閱讀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做筆記的方法也有許多種,不能一概而論。
從世俗的眼光看,“讀書”是人的精神上的某一狀態(tài)。一如法國作家福樓拜所說的,“閱讀是為了活著。”人活在世上,一方面是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層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這是人擺脫了動物的自然屬性的最重要的特征。所以,要把閱讀看作一種享受,要“五感六覺并用”“把枯燥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生動的故事”。( 劉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