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高中時,我們物理老師和我們講的。到現在,越來越對他體會得深切了。
今天又想到這個詞,是因為看了一些季羨林季老、任繼愈任老和錢學森錢老的資料,再一次從他們身上體會到“天道酬勤”這個道理。而今天,我也想就三位大師的工作習慣和大家談談我們今天的主題,即:如果我們想要成功,想要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踏踏實實地工作,通過大量的實踐不斷地沉淀積累。
我們先來看季老:季老在北京301醫院時,病房的一側是由幾十個大塑料盒排成的一面墻,里面分門別類地存放著各種書籍、資料、以備季老隨時查閱。他在醫院的六年多的時間里,寫下了20多萬字的《病房榻雜記》,書中闡明了他對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術)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看法,并請人們把頭頂上的這三項桂冠摘下來。1983年,70多歲的季老從一本《彌勒會見記》殘卷開始,用十年的時間一個人完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吐火羅文研究,并且用中英文寫成專著,把世界吐火羅文的研究提升了一個層次……季老說:“我的生活習慣就是不停地工作。”; “我的主要精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對印度古代語言、中亞古代語言、佛教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上,這種別人可能認為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我已經做了六七十年了。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樂此不疲,心甘情愿”由此可見大師的成就絕不是偶然的。
然后我們來看任繼愈任老:任老系山東平原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基金宗教組召集人,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是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107卷的中國汗文佛教資料匯編《中華大藏經》,煌煌7億多字的古籍文獻資料匯編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跨世紀出版工程《中華大典》——僅此兩項,就耗費先生十多年的光陰。盡管任老的右眼20多年前就已失明,左眼視力也只有0.6左右,但生前依然習慣每天早晨4點即起床工作。
最后我們來看錢老:錢老晚年足不出門,安心靜養。他的床榻上架著一張閱讀桌,上面擺著一個電子表。時間,在這位嚴謹的科學家眼中彌足珍貴。每天早上6點半,錢老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科學知識》;下午3點,開始看報剪報;晚上6點半,則把時間雷打不動地留給廣播版的《新聞聯播》。對于每天要看的報紙,錢老有固定的順序:依次是《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北京日報》、《參考消息》、《經濟參考報》。看到不錯的文章,他喜歡剪下來收藏。總共629袋,24500多份,錢老按照不同的內容,裝進一個個紙袋,并標明不同剪報的主題。早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他就養成了這個好的
閱讀習慣。
看到這里,我們無需再多言,我相信三位大師的工作習慣已經足以說明今天我想和大家談的主題了。
最后,讓我們用成功學大師陳安之的一句話結束本文吧:只要你比別人更努力,那你就一定會成功。
以此同君共勉。
作者:甄誠
來源:新浪讀書